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坑道密闭卫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坑道密闭卫生

坑道密闭卫生

坑道密闭卫生是指战争中遭到敌人放射、化学、生物等战剂袭击时,某些没有滤毒通风装置或这种装置遭到破坏的坑道,被迫采取与外界污染空气隔绝时的卫生学问题。此时进驻人员只能靠坑道内仅有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随着时间的延长,必将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人体散发出来的其它臭味,而使坑道内空气受到污染。其中,在污染空气的诸因素中,人体反应最为敏感的是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故通常皆以二氧化碳浓度做为判定坑道内空气污染的指标。
坑道密闭时空气二氧化碳的变化 坑道密闭不通风时,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程度主要取决于下述因素:
❶与每人所占容积有密切关系,所占容积愈大,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速度愈慢;所占容积愈小,上升的愈快。如坑道密闭不通风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5%左右所需时间,每人占5m3时,需11时30分;占3m3时,需7时30分;占2m3时,需4时30分;占1.5m3时,需3时30分。
❷与人员的活动状态,即人员耗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在一般外界环境下,轻度活动时,每人每小时耗氧量为20~28L,呼出二氧化碳量为18~25L;从事不同强度的重体力劳动时,每人每小时耗氧量为60~120L,呼出二氧化碳量为50~130L。进驻坑道内指战员,通常活动量是不大的,因此其耗氧量及二氧化碳排出量与平时轻度活动情况大致相近。

❸坑道内用点燃性光源照明,长期密闭而又贮藏易腐烂物质都会产生一些二氧化碳,对此也应引起重视。坑道内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是与氧浓度的下降同时发生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多少,氧浓度相应地下降多少(图)。


坑道密闭时二氧化碳与氧浓度变化


坑道内二氧化碳允许浓度
其中包括坑道通风时允许浓度1%;坑道密闭不通风时的一般允许浓度3%和最高允许浓度5%。这些允许浓度都是依据二氧化碳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程度制定的。当坑道内二氧化碳浓度在1%以下时,人员生理反应不明显,超过1%时,人员即使处于安静状态下,肺通气量及呼吸深度皆比进驻前增加15%;但心血管功能及其它生理功能尚未发生明显改变,主观上也无不舒适的感觉,坑道内通讯人员的收发报速度和准确率正常,在此条件下停留30h,仍能坚持正常工作。因此,把坑道内通风时的二氧化碳允许浓度定为1%。当坑道内二氧化碳浓度在3%以下时,人员生理功能的变化比较平稳,但在超过3%时,呼吸功能的变化幅度明显增大,此时呼吸次数比正常值增加25%,呼吸深度增加50%,肺通气量增加80%,而且吸气性闭气时间缩短,血压略有升高,脉搏加快,有半数以上人员产生气喘、头晕等不舒适的感觉,这说明已经引起了生理功能的明显变化。但在走出坑道后10min,上述反应自行消失,对战斗力并无影响。据此,把坑道密闭不通风时的二氧化碳一般允许浓度定为3%,这个浓度又称坑道密闭不通风时的“安全界限”。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5%时,人体生理功能反应较前明显加剧,呼吸频率比正常值增加50%,呼吸深度增加136%,肺通气量增加250%以上,坑道内的指战员,几乎都出现了严重的气短气促现象。这些现象在退出坑道10分钟后,除肺通气量仍比进驻前略有增加外,其它指标皆恢复到正常水平,不致给指战员健康带来明显危害。因此,在密闭不通风情况下,由于战术上的要求,必须在坑道内坚守时,二氧化碳最高浓度可允许到5%,这个浓度又称“耐受上限”。
坑道内二氧化碳浓度估量法
该法是在缺乏测定仪器的情况下,凭着人员的感觉及点燃性光源的燃烧情况来估量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方法。当无罩煤油灯自行熄灭时,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已达2.0%左右;当有罩煤油灯及蜡烛自行熄灭或火柴划不着时,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已达2.5%左右,预示很快接近一般允许浓度3%的水平;当半数人员感到头痛、气短、呼吸加深时,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已达3%左右,此时,不要产生恐惧心理。即使在油灯、蜡烛自行熄灭或火柴划不着的情况下,距二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5%,仍有一倍的时间,如密闭后5h灯火自行熄灭,从灭灯时间算起,最长仍可继续停留5h。
人员在密闭坑道内可停留时间的推算 所谓可停留时间,是指人员从进入坑道后,在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机体不能继续忍受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就是坑道开始密闭后,二氧化碳从原始浓度上升到一般允许浓度或最高允许浓度的时间。这个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进驻人员的所处状态及所占的空气容积。因为进驻坑道人员一般活动都不剧烈,每人排出二氧化碳量的平均值为20L/h,这个值变动是不大的,因此,每人占有容积的大小,就成为停留时间的决定因素。具体可停留时间采取下列公式推算:
当坑道密闭后,要求二氧化碳达到一般允许浓度3%退出坑道时,其可停留时间为:



当坑道密闭后,要求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允许浓度5%退出坑道时,其可停留时间为:



T:可停留时间(h);V:坑道容积(m3);n:进驻人数。
密闭坑道内空气再生
主要是指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消除与氧气补给。实践证明,单纯补氧虽可使密闭环境中氧浓度迅速增高,但由于二氧化碳浓度继续上升,人体生理功能并不能获得改善。因此一般主张补氧与消除二氧化碳同时进行,无此条件时,首先应该考虑消除二氧化碳。具体措施如下:
❶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是氧化钙吸水变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易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其效果为每公斤钠石灰可吸收0.5kg的二氧化碳,在每人占有4.5m3容积下,撒布650g的钠石灰,经13h之后二氧化碳方升至3%;在同样条件下不应用钠石灰,4.5h即升至3%,说明使用钠石灰可延长密闭时间近二倍。具体使用方法,撒布面积每人0.2m2左右,厚度1cm左右。为充分发挥石灰的效果,最好每半小时搅拌一次。
❷化学氧烛供氧。也称氯酸盐氧烛(柱),原理是利用氯酸盐在高温下分解产氧。国产的化学产氧粉,是由93.5%的氯酸钠、4%的过氧化钡、2.5%的镁粉三种原料组成。每瓶盛产氧粉1.2kg,放氧13min左右,氧纯度在98%以上,可供13~15人使用1h。
❸空气再生装置。装置内的再生药板是由过氧化物组成的,在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出氧气。国产64型空气再生药板含95%的氢氧化钡,5%的石棉纤维和微量氢氧化钙。在向药板通入3.6~3.7%的二氧化碳时,最初的2h内可维持二氧化碳浓度在1.5%以下,氧浓度在22.5%以上;4h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2%,氧浓度不低于21.5%。采用上述空气再生措施的时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指挥部、电台间、卫生坑道等,在处于密闭不通风二氧化碳浓度达1.5%时即应使用;一般屯兵坑道,二氧化碳浓度达3%时方能使用。
☚ 坑道通风卫生   坑道防潮 ☛
000204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