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武帝茂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武帝茂陵

汉武帝刘彻陵墓。位于兴平县南位乡茂陵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盛行帝王厚葬制度。武帝即位第二年(前139),就开始为自己营造坟墓。《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一百二十步,惟茂陵高十四丈,方一百四十步。”实测结果,茂陵高46.5米,顶部东西长39.5米,南北宽35.5米,冢墓边长240米,与《关中记》数字基本一致,规模在汉陵中为最大。茂陵修建历时53年,埋葬珍奇宝物很多。《汉书·贡禹传》:武帝及“弃天下,昭帝年幼,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银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西汉末年,赤眉军占领长安时,“破茂陵取物犹不尽”。茂陵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周围有夯筑的城垣。经勘查,城垣呈方形,每边长400米,墙基宽5.8米,东、西、北三面城墙尚有土阙遗迹存在,南面门垣全毁,土阙无痕迹。当时陵园内布满建筑物,除陵墓周围臣僚及大批巨赀豪富的住宅外,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和宫女、守陵人员居住的房屋。为管理陵园,当时有5千人在此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并设有陵令、属官、寝庙令、园长、门吏等官职。同时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众多的文武大臣、富户名门悉迁于此,人口多达27.7万人,人口之多为西汉“五陵”之冠,其富华甲于天下,使当时长安的达官显贵也倾慕不已。茂陵陵园及茂陵县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经勘查,这里有大量的汉代建筑基址,以及五角形水道、石子路面等城建设施;还有具有艺术价值的几何纹、“四神”纹空心砖和西汉瓦当。1981年5月,茂陵东侧出土鎏金铜马、鎏金鎏银竹节熏炉等200余件文物。陵周围陪葬墓多达20多座,大多是功臣、将领、外戚、后妃之类的墓冢,其中较大的有卫青、霍去病、金日䃅(匈奴族)、霍光、李夫人、上官桀、上官安和敬夫人等墓。墓碑多为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保存在霍去病墓周围的西汉石刻,是我国保存的艺术石刻中时间最早、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珍品。

汉武帝茂陵

汉武帝茂陵

西汉孝武帝刘彻(前156—前87)的陵墓。刘彻,景帝子,7岁立为太子,17岁即位,在位53年,多有建树,是西汉中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70岁时病死于长安五柞宫,葬茂陵。茂陵位于西安西北80里兴平县南位乡策村,处汉陵西南部,西南方位是“渭之隩尊长之处也。”西汉初,这里被称为槐里县茂乡,是武帝母之故乡,故葬此处,称茂陵。是西汉诸陵中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呈方形,边约129丈。陵冢为覆斗形,位于陵园正中。据《旧汉仪》记,“武帝坟高二十丈”,今高46. 5米,封土顶部东西39. 5米,南北35. 5米,基部东西231米,南北234米。陵上松柏参天,郁郁苍苍。地宫占地一顷,深13丈,墓室高1. 7丈,边长2丈。墓中随葬品极为丰富,据载: “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共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充供宾客,一充山陵。武帝享年日久,比崩而茂陵不复容物。” ( 《晋书·索靖传》)据《汉书·贡禹传》载: 随葬物品除大量金银珠宝,“珍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埋之”。西汉末年,赤眉军占领长安,打开茂陵的羡门,搬运了几十天,“陵中物不能减半”。墓室四面皆有墓道,墓门埋设暗剑、伏弩等暗道机关,以防盗掘。墓室内停置棺椁,椁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镂以蛟龙鸾凤龟麟之像,谓之蛟龙玉匣。陵冢周围建有规模宏大的寝殿、便殿。为供墓主死后游乐,墓冢东南建有白鹤馆 (今传为白鹤冢,因其残基是一长方形土台),另还有“驰逐走马馆”,和 “西园”等。武帝后宫数千佳丽被迁置陵园,如生前一样侍奉武帝起居。武帝的两位皇后陈皇后和卫皇后均未同葬茂陵,代之她们的是李夫人。李夫人“本以倡进”,能歌善舞,又有“倾国倾城”之貌,深得武帝宠爱,死后以皇后之礼安葬,并破例将其陵墓置于茂陵西北1里处 (皇后所居陵位)。墓冢封土高7丈,在距地面3. 5丈处内收成二层台,“山形二重者为英”,故墓称英陵,又称“集仙台”,当地百姓称为 “磨子陵”。茂陵以东是陪葬墓群,现地面仍有封土的12座,能确定名位的有卫青墓、霍去病墓、 金日䃅墓和霍光墓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霍去病墓,其墓在茂陵东2里。墓冢以巨石垒砌而成祁连山形,墓前石雕刀工简练,造型生动,尤其“马踏匈奴”最为著名。现已辟为“茂陵博物馆”。

☚ 汉景帝阳陵   汉昭帝平陵 ☛
汉武帝茂陵

汉武帝茂陵hanwudi maoling

西汉。位于兴平市南位镇茂陵村。西汉第五位皇帝刘彻陵墓。始建于武帝继位后的第二年(前139),为西汉诸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墓形如覆斗,夯土筑成,高46.5米,顶部东西长39.5米,南北宽35.5米。底部东西长231米,南北宽234米。陵园周围有夯筑城垣,平面呈方形,东西长430米,南北长414米,墙基宽5.8米。城垣四面中部各辟一门。门外置双阙,东、西、北土阙遗址尚存。李夫人墓在茂陵西北500米处,坟丘比茂陵小约2倍,中腰内收成二层台,无垣墙。陵邑在陵东南豆马村附近。遗址内发现汉建筑基址、石子路面及五角形陶水管道。茂陵东南一公里处发现大面积汉代建筑遗迹,出土龙虎纹空心砖、带字瓦当、青玉铺首和琉璃璧等,应为陵寝所在地。附近还出土陶壶、陶盂、陶鸽、铜镜、铜犀牛尊等。陵东存陪葬墓12座,包括卫青、霍去病、金日磾、霍光等人墓。霍去病墓前还立有石雕。阳信长公主墓的一座陪葬坑已经发掘,出土遗物颇丰。刘彻(前156~前87),景帝子,前140~前87年在位,历时54年。1979年在霍去病墓前建立茂陵博物馆。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汉阳陵陪葬墓区   汉柏 ☛
汉武帝茂陵

汉武帝茂陵

汉武帝刘彻与李夫人合葬陵墓。位于今兴平县南位乡策村。此地汉代为槐里县茂乡,故名。由于茂陵在其合葬的李夫人墓东, 故又称为“东陵”。该陵从汉武帝即位的第二年开始修建,历时53年,是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底部和顶部平面均为方形, 底部边长230米, 顶部边长40米,封土高46.5米。陵园平面为方形,边长430米,墙基宽5.8米。四面中央各辟一门, 各门距离陵墓封土均为百米左右。门外置双阙,每对门阙间距12~16米。每个阙址面宽38米、进深9米、残高3米。茂陵东南有一白鹤馆遗址, 现存夯土台基址一处, 东西53米,南北41米,高5米。周围遍布汉代砖瓦残块、红烧土等,西南50米处曾出土过玉圭、玉璧等。该馆遗址东部曾出土琉璃璧、玉铺首、画象砖和各种文字瓦当。其中十二字瓦当面径19.3厘米,四周文字为“与民世世,天地相方”,中央为“永安中正”。上述器物可能是茂陵寝园中的建筑遗物。李夫人墓位于茂陵西北525米,即今兴平县南位乡范家村。封土底部东西90米,南北120米;顶部平面呈方形,边长19.5米,封土高24.5米。墓冢外形为两层台。因时人以“山形两重者名英”,故该墓又称“英陵”。

☚ 阳陵刑徒墓   卫青墓 ☛
0000330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