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管理体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管理体制

(一) 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体制几经变动。初期,中学由市教育局统一领导管理,郊区小学(包括中心小学)由郊区政府文教科领导。
1958年,将中小学的人事财务、行政管理工作及业务领导下交所在地区人民委员会领导管理。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中小学由贫下中农管理。1977年11月,按照中共中央决定, “工宣队”、贫下中农撤出中小学。中小学归所在区、县教育局领导。
近郊朝阳、海淀、丰台区在区教育局领导下,设立中心学区,管理各小学。门头沟区的16所城镇小学由区教育局直接管理,其他小学由区教育局领导下的学区管理。
1985年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关于“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北京市制定了《关于实行乡(镇)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中小学教育的通知》,农村地区实行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三级管理。《通知》对区、县和乡、镇两级政府教育管理的职责作出规定:
(1)区县教育局在区县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区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定全区县的实施规划;贯彻执行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制定的有关政策和规定;领导全区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改革,对各乡镇中小学教育工作进行领导、检查和评估;负责中小学校长任命、师资调动、干部与教师进修培训工作;分发国家拨给的教育经费和教学设施的投资,监督检查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
(2)乡镇建立教育委员会,负责领导本乡镇中心小学、完全小学。村小由乡政府和县教育局双重领导。乡镇行政部门负责本乡镇的教育发展规划。农村中小学教育业务由区县教育局统管。学校的行政工作、人事、财务由区县、乡镇分管。
从1984年起,在试点的基础上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其内容是: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资总额包干、校内结构工资制。各区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改革政策和具体措施,积极稳妥的推进改革,不断深化、完善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引进了竞争机制,启动了内部活力,激发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办学效益。骨干教师的待遇明显提高,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和教职工的合理流动。

☚ 三、管理体制及经费   (二) 经费来源与投入 ☛

(一) 管理体制

(一) 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 并随着社会和政治经济的发展, 逐步形成和建立了与经济体制和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上海特点的农田水利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早期,上海市的农田水利工作曾先后分别由上海市公务局、上海市人民政府郊区办事处农事室、上海市郊区工作委员会水利、交通工作部等部门主管。1955年12月起, 由上海市农业局水利处主管全市的农田水利工作。
1963年, 随着郊区电力排灌的大力发展, 成立了上海市电力排灌公司, 负责郊区排灌的统一管理。郊区各县相应建立了 “县管理所”, 业务上受市电力排灌公司领导, 组织人事关系在地方。每个公社 (乡镇)设排灌管理站。市、县、社三级管理体制形成,使郊区排灌工作走上专业化管理道路。“文化大革命”期间, 上海水利系统正常工作受干扰。粉碎 “四人帮”后, 上海市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成立了上海市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组, 并于1977年10月7日成立了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 作为市革委会的办事机构, 主管全市的农田水利工作。郊区相应建立县水利局负责各县的农田水利工作。1978年5月, 将市电力排灌公司划归市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管辖, 并恢复了市、县、社三级排灌专管机构。
1980年,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 为适应城乡一体、团结治水的需要, 将市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改建为上海市水利局, 内设农田水利处, 主管全市的农田水利工作。1984年, 上海市水利局农田水利处与市电力排灌公司合署办公, 两块牌子, 一套班子, 具体负责郊区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1987年, 根据上海市水利局 《关于调整本市排灌管理体制》 的通知精神, 市排灌公司三级管理体制作调整, 县所、乡镇排灌站下放到县, 行政、人事关系由县管, 市排灌公司负责业务管理。
1990年5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清理整顿公司的指示, 上海市排灌公司更名为上海市水利排灌管理处, 属正处级事业单位, 原农田水利处的行政职能由上海市水利排灌管理处承担, 主要负责编制郊区农田水利发展规划; 开展郊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调查研究;农田水利排灌的技术培训业务;编制排灌用电计划; 开展科技兴农、兴水工作。

☚ 四、农田水利管理   (二) 社会化服务体系 ☛
000094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