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粮食、棉花、油料作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粮食、棉花、油料作物

(一)粮食、棉花、油料作物

1.良种引进、培育。1961年,农科院作物所从江苏引进农垦58,通过试种获得成功,市郊各县纷纷扩大试种,在一段时间内成为郊区主要的粳稻当家品种。农垦58引进后,郊区作为选育重点,育成沪选19,该品种早熟、稳产、优质、省肥、病虫害轻、耐寒、适应性广。10年推广面积累计66.67万公顷以上,是稻区协作组推广面积最大的17个良种之一。
70年代,农业科研部门积极开展杂交育种,成果不少。1981年开始,根据上海市郊区发展单季晚稻的生产特点,研究重点又转向选育单季晚稻的粳型杂稻组合,并选育出“寒优湘晴”杂交粳稻新组合,1990年列为市重点开发项目,全郊区扩大种植“寒优湘晴”成为当家品种之一。
50年代初期,从美国引进“岱字15号”新品种,全部更替了本地品种,皮棉亩产提高50%多。以后,各县在“岱字15号”基础上,培育成不少新的品种,如 “沪棉204”、“奉棉160”、“宝棉13”、“上棉1号”等自育品种。1977—1980年. 市农科院作物所牵头,组织各县开展棉花杂优利用,取得一些成果。
2.栽培技术。70年代, 市农科院、市农业局等单位科技人员, 组成棉花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攻关小组, 深入丰产地区, 总结出 “二促三控争三桃” 等高产经验。
3.病虫害防治。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1964年, 经上海农药所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合作, 筛选出防治效果在95%以上的稻脚青, 在郊区推广使用。1980年, 川沙县植保站应用0.33%井冈霉素, 每亩喷粉1.5千克, 基本控制病势。
1974—1978年, 复旦大学生物系和市植保植检站共同进行了 “上海郊区棉蚜自然控制系统及其在综合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对控制棉蚜发生量的主导因子提出了防治措施。
1975—1984年, 市农科院植保所对棉田玉米螟进行研究, 应用玉米螟幼虫分龄法, 及多年气象因子对成虫发生期的影响, 通过计算机得出玉米螟成虫数量、发生期的预测式, 正确率达90%左右。

☚ 二、主要科研活动   (二) 蔬菜 ☛
000099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