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粮、油、饲料加工设施
1995年末,全自治区粮食系统共有独立核算的粮、油、饲料加工企业173家,其中,面粉加工厂87家,大米加工厂1家,植物油加工厂36家,饲料加工厂31家,以及粮油加工厂、粮油机械加工厂、食品厂等。1995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1. 8亿元。
1. 粮食加工。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粮食加工基本上靠老式的水磨和旱磨,当时,全疆拥有加工面粉水磨9 061盘、旱磨783盘,仅有一座日加工能力为60吨的伊宁市机械加工面粉厂。1952年起,先后建成了乌鲁木齐八一面粉厂、喀什面粉厂、八一联合加工厂等机械粮食加工企业,逐步淘汰了水旱磨,改善了居民的成品粮供应。至1995年末,全区粮食系统共有面粉加工车间104个,年加工能力166. 9万吨,大米加工车间4个,年加工能力4.86万吨,全年生产面粉78.43万吨,大米1. 17万吨,面粉制品1. 6万吨。乌鲁木齐八一面粉厂生产的 “西域牌”特一粉,1995年获 “新疆名牌” 产品称号。
2. 油料加工。50年代初,全疆有私人榨油坊400余处。伊宁市有日产油品1.90吨的机械榨油厂1家。50年代后期,在乌鲁木齐、石河子、伊犁、拜城、莎车等主要城市和生产区兴建了一批机械榨油厂,逐步淘汰了土榨油坊。至1995年末,全区粮食系统共有植物油加工车间156个,其中浸出油车间45个,精炼油车间64个,年油料加工能力108. 7万吨,全年生产食油9.88万吨。
3.饲料加工。50—70年代,粮食部门营销的饲料主要是杂粮和粮油加工的副产品。80年代初,乌鲁木齐、伊宁等地的小型饲料加工车间开始生产混合饲料。到1985年末,全区粮食系统有饲料加工车间46个,年单班加工能力8.1万吨。80年代后期,粮食系统又新建、扩建饲料加工厂(车间) 20余个,乌鲁木齐引进国产先进设备兴建的2座万吨饲料厂投产。到1995年末,全区粮食系统共有饲料加工车间85个,年单班生产能力22.5万吨,全年生产饲料19.52万吨,其中配合饲料11.77万吨。乌鲁木齐市饲料公司“金狮牌”全价配合鸡饲料,1995年获“新疆名牌”产品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