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粮食加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粮食加工

(一)粮食加工

河南是全国粮食的主产区,粮食加工业发展较早。20世纪初,河南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制粉业即成为境内最早的工业企业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粮油工业,把粮食加工业列为全省优先恢复和发展的工业企业之一。到50年代末,河南已开始用机电动力驱动改进旧式石磨等,机制米、面基本上覆盖全省城市和重点县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粮油市场放开,粮食加工业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一齐上的发展态势。粮食部门所属的粮食加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改建、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向精、深加工延伸,使河南的粮食加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到1995年底,全省粮食部门所属粮食加工企业共449个(其中独立核算的企业191个),年加工生产能力658万吨,实际生产量276万吨.固定资产总值14.59亿元,工业总产值38.93亿元,利税总额7 035万元。主要年份国营粮油工业生产情况见表7-6-1。

表7-6-1 主要年份国营粮油工业生产情况

单位:万吨、万元

年份固定资产总值年加工能力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
制粉粮油食品碾米制油
194924.81.29   3007.2
1957
1965
1977
1 079
5 125
9 875
47.33
136.28
218
 12.64
23.42
44
3.82
27.10
16
21 296
39 604
61 527
398
1 783
1 888
1980
1989
1992
1995
11 219.4
52 817
89 149
145 882
305.30
470
567
580
3.85
14.3
35
40
41
63
35
38
31
103
120
140
84 695
143 900
269 266
389 275
2 672
11 708
6 722
7 035

1.面粉加工。据有关资料统计,1936年,河南面粉加工业的产量占全国的2.3%。后因战争摧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仅有的几家私营面粉厂也濒临破产。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首先在郑州、洛阳、平顶山等城市、矿区建设面粉加工厂。60—70年代,河南农村小型面粉加工机具逐步普及,国营面粉厂也已初具规模,初步实现了城乡面粉加工机械化或半机械化,除少数深山区外,广大农民基本上甩掉了磨棍。1978年全省拥有制粉加工机械207 451台(套),比1962年的3 910台(套)增加203 235台(套);面粉产量达到152万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南的面粉加工有了更快的发展。1981年面粉产量突破200万吨大关。1989年面粉产量创288万吨的最高纪录,居全国第二位,比1978年增长89.4%,面粉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为适应市场需要,从80年代起,全省面粉工业普遍进行了生产工艺改革,调整产品结构,先后推广了前路均衡出粉法和等级粉生产工艺。
1990年,商丘市面粉厂实现了面粉专用化,省粮油工艺总公司引进德国阿尔笨公司技术设备,建成食品专用面粉厂,利用特一级面粉分离出高低蛋白面粉。至1995年全省县以上的面粉厂有60%能够生产不同种类的专用面粉。1991年全省精制面粉包括特一粉、专用粉的生产比例,由1980年的1.8%上升到50.8%。到1995年底,全省粮食部门所属面粉加工企业共289个,其中独立核算的面粉厂有164个,年加工生产能力580万吨,实际产量242.63万吨,分别比1975年增长159%和62.05%。
2.大米加工。30年代初,河南信阳县建成全省第一家机械大米加工厂,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全省半机械化大米加工厂发展到10家。但是,这些厂的规模都很小,设备简陋。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减轻农民粮油加工的劳动强度,河南省委、省政府很重视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生产和普及。1962年,全省有碾米机389部,1979年就增加到90 187部,基本上实现了碾米机械化,但加工质量粗糙,生产品种单一。就连大型的碾米厂也一直生产单一的标二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南省采取适当集中、重点改造的方针,对碾米工业布局进行调整,县城以下的小型米厂多数撤并,集中力量改造县城一级的米厂。一些重点大米厂,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设备更新和生产工艺改进,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扩大标一米、特制米的生产比重。1987年特制米、标一米的生产量由1982年占总生产量的15.4%上升为82.3%,并生产了清洁米投放市场。1992年10月在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原阳县精米厂生产的“珍玉”牌小包装精米获金奖。到1995年底,全省粮食部门共有大米加工企业52个,其中独立核算的大米厂9个,年生产能力38万吨,实产大米19.09万吨。
3.食品加工。河南粮油食品加工业,在50年代,主要是兴办面条和挂面加工厂,60年代扩展到生产面包、淀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粮油资源的逐渐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油食品工业迅速发展,食品的品种更是向多样化、精细化发展。馒头、面包、方便面、速食馄饨、速食水饺、蛋白粉、大豆精粉等都能生产,生产量大幅度增加。1980年河南省国营粮食部门的食品加工能力只有3.85万吨。到1995年底,全省粮食部门共有食品加工企业108个,其中独立核算的粮油食品加工厂28个,年生产能力40万吨,实际生产量13.79万吨,工业总产值23 248万元。
☚ 一、加工设施建设   (二)棉花加工 ☛
000039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8: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