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粮油加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粮油加工

(一)粮油加工

安徽现有粮油加工业独立核算企业401个,固定资产原值89 578万元,年总产值30亿元左右。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大米453万吨,面粉325万吨,处理油料130万吨(其中浸出78吨),粮油食品31万吨。全省粮食系统经外贸、商检部门认可的出口米定点加工厂46家,日产能力6 500吨,可加工不同等级和规格的大米,另有20个加工厂可生产免洗米。

☚ 一、农产品加工设施   (二)饲料工业 ☛

(一)粮油加工

(一)粮油加工

山东省的粮油加工业发展较早。据统计,1936年,在全省民族工业中有机制面粉厂13家,资本555.7万元,年生产面粉能力1289.95万包(约合29万多吨)。这些厂大都集中在济南、青岛和烟台等城市。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全省粮油加工企业有64个,固定资产总值132万元,年加工生产能力62.69万吨,工业总产值4 195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国营粮食部门接收并改造了私营粮油加工企业,建立和发展了全民所有制粮油加工企业。经过40多年的建设,达到了大中城市有等级面粉厂、浸出油厂,县县有面粉厂,重点油料产区县县有油厂,按质按量地完成了国家的粮油计划,保证了军需民用和出口粮食的需要。至1990年底,全省国营粮油加工企业发展到300个(其中面粉厂155个,油厂68个,碾米厂3个,食品厂54个),拥有固定资产总值9.65亿元,年加工生产能力692.27万吨(其中粮食加工能力547.03万吨,制油能力145.24万吨),工业总产值达到32.4亿元,利税总额达到1.78亿元。同建国初期相比,国营粮油加工企业数增长了3.69倍,固定资产总值增长了730.08倍,年加工生产能力增长了10.04倍(其中粮食加工能力增长了9.09倍,制油能力增长了16.17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76.31倍,利税总额增长了1830.28倍。同1979年相比,企业数、固定资产总值、年加工生产能力(包括粮食加工和制油能力)、工业总产值及利税总额分别增长了0.19倍、7.56倍、1.16倍、0.89倍、3.56倍、1.87倍和5.29倍。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分别居全国同行业的第4位和第3位。主要年份国营粮油工业生产情况,见表7-6-1。

表7-6-1 主要年份国营粮油工业生产情况

单位: 万吨、万元
主要
年份
固定资
产总值
年加工
生产能力
其 中工业总
产 值
利税
总额
人均利
税 (元)
制粉
能力
食品加
工能力
碾米
能力
制油
能力
1949
1957
1965
1979
1990
132
2 043
5 722
11 271
96 502
62.69
111.59
232.75
321.05
692.27
52.78
80.54
156.61
228.13
494.55
0.2
0.2
0.21
1.05
34.1
1.25
15.01
40.3
60.01
18.38
8.46
15.84
35.63
31.86
145.24
4 195
57 760
104 604
147 941
324 300
9.72
458
1 863
2 831
17 800
31
565
1 916
1 590
5 088

注: 此表数字系山东省粮油工业公司提供。
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营粮油业务,粮食统购统销后不再经营,但仍有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供销合作社的粮油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到1990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粮油加工单位发展到1638个(其中粮食加工单位1 371个,制油单位267个),年产量35. 5万吨(其中面粉产量3.6万吨,食品产量17.3万吨,食油产量14.6万吨),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达到4.3亿元(其中粮食加工1.9亿元,制油2.4亿元)。
☚ 一、主要农产品加工能力   (一)粮油加工 ☛

(一)粮油加工

(一)粮油加工

山东省的粮油加工业发展较早。据统计,1936年,在全省民族工业中有机制面粉厂13家,资本555.7万元,年生产面粉能力1289.95万包(约合29万多吨)。这些厂大都集中在济南、青岛和烟台等城市。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全省粮油加工企业有64个,固定资产总值132万元,年加工生产能力62.69万吨,工业总产值4 195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国营粮食部门接收并改造了私营粮油加工企业,建立和发展了全民所有制粮油加工企业。经过40多年的建设,达到了大中城市有等级面粉厂、浸出油厂,县县有面粉厂,重点油料产区县县有油厂,按质按量地完成了国家的粮油计划,保证了军需民用和出口粮食的需要。至1990年底,全省国营粮油加工企业发展到300个(其中面粉厂155个,油厂68个,碾米厂3个,食品厂54个),拥有固定资产总值9.65亿元,年加工生产能力692.27万吨(其中粮食加工能力547.03万吨,制油能力145.24万吨),工业总产值达到32.4亿元,利税总额达到1.78亿元。同建国初期相比,国营粮油加工企业数增长了3.69倍,固定资产总值增长了730.08倍,年加工生产能力增长了10.04倍(其中粮食加工能力增长了9.09倍,制油能力增长了16.17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76.31倍,利税总额增长了1830.28倍。同1979年相比,企业数、固定资产总值、年加工生产能力(包括粮食加工和制油能力)、工业总产值及利税总额分别增长了0.19倍、7.56倍、1.16倍、0.89倍、3.56倍、1.87倍和5.29倍。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分别居全国同行业的第4位和第3位。主要年份国营粮油工业生产情况,见表7-6-1。

表7-6-1 主要年份国营粮油工业生产情况

单位: 万吨、万元
主要
年份
固定资
产总值
年加工
生产能力
其 中工业总
产 值
利税
总额
人均利
税 (元)
制粉
能力
食品加
工能力
碾米
能力
制油
能力
1949
1957
1965
1979
1990
132
2 043
5 722
11 271
96 502
62.69
111.59
232.75
321.05
692.27
52.78
80.54
156.61
228.13
494.55
0.2
0.2
0.21
1.05
34.1
1.25
15.01
40.3
60.01
18.38
8.46
15.84
35.63
31.86
145.24
4 195
57 760
104 604
147 941
324 300
9.72
458
1 863
2 831
17 800
31
565
1 916
1 590
5 088

注: 此表数字系山东省粮油工业公司提供。
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营粮油业务,粮食统购统销后不再经营,但仍有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供销合作社的粮油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到1990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粮油加工单位发展到1638个(其中粮食加工单位1 371个,制油单位267个),年产量35. 5万吨(其中面粉产量3.6万吨,食品产量17.3万吨,食油产量14.6万吨),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达到4.3亿元(其中粮食加工1.9亿元,制油2.4亿元)。
☚ (一)粮油加工   (二)棉花加工 ☛

(一)粮油加工

(一)粮油加工

青海省的现代粮食加工工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土到洋、逐步提高的发展过程。

☚ 一、粮油加工与贮藏设施建设   1.水磨加工 ☛

(一)粮油加工

(一)粮油加工

陕西粮油加工业基础薄弱, 新中国成立前夕省内虽有大小70多家私营粮油加工厂,但绝大多数陷入原料紧缺、资金困难、生产瘫痪或濒临倒闭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一方面整顿私营粮油加工企业,支持其尽快恢复生产,适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另一方面抓紧建立国有粮油加工企业, 适应粮食流通的紧迫需要。1953—1957年, 投资301万元建成西安市人民面粉厂、利民米厂等12家粮油加工企业。到1957年末, 全省共有国有粮油加工企业26个, 职工1 094人, 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93万元; 1958—1960年, 省内建成西安市油脂厂、面袋厂、韩城面粉厂等共39个粮油加工企业,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粮油加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 1962—1965年, 又先后建成扶风面粉厂等19个粮油加工企业。到1965年末, 全省已有独立核算的国有粮油加工企业86个, 职工3 884人, 固定资产原值2 107万元。1979年以后, 陕西省对粮油加工业布局作了调整。1985年, 省粮食局按照省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商办工业的补充通知》的要求, 拟定了 《全省粮油工业技术改造意见》, 确定在 “七五” 时期内, 以内涵扩大再生产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主要内容,对多数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分期分批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全省安排技改项目125个 (其中, 面粉厂49个, 大米厂2个, 植物油厂22个), 总投资11 554万元。通过技改, 全省县以上面粉厂均以先进设备和工艺取代了旧设备和旧工艺, 面粉质量大大提高。同时, 通过新建勉县、洛川等6个油脂厂和对老厂分批进行技改等措施, 使全省油脂加工企业基本上均采用预榨浸出制油新工艺。到1990年末, 全省粮食部门共拥有粮油加工企业140个(其中, 大米厂14个, 面粉厂101个, 植物油厂24个, 面袋加工厂1个), 职工11 988人, 固定资产原值17 397万元, 年加工能力为大米193 537吨, 面粉1 463 439吨, 杂粮91 621吨,植物油料224 941吨 (其中, 植物油浸出能力为70 700吨)。全省粮食系统形成了有相当规模、技术先进、可满足多方面需要的粮油加工生产体系。“八五”期间, 陕西粮油工业继续发展壮大。随着新厂相继兴建和设备更新, 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按照变粗加工为深加工、精加工的要求,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等级粉生产线, 改变了陕西没有高标准特粉生产企业的历史,增加了面粉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到1996年, 全省粮食系统已拥有粮油加工企业210个 (其中, 米厂14个, 面粉厂98个, 油脂厂26个), 职工17 915人, 固定资产原值89 925万元,工业总产值206 978万元, 年加工粮食1 784 990吨(其中, 大米191 550吨, 面粉1 574 420吨), 食用植物油293 321吨。

☚ 一、主要农产品加工能力   (二)棉花加工 ☛

(一)粮油加工

(一)粮油加工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原宁夏利民机器面粉公司,次年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年生产能力由730吨提高为3 900吨。自1953年建设银川碾米厂起,有计划地在全区范围内建设了一批粮油加工厂。到1993年,共投入建设资金4 961万元,建成粮油加工厂21个,形成了年加工面粉35万吨,700万元,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初的480多倍。银川面粉厂经过改造、扩建,年生产能力达到3.8万吨。1972年建成的固原油面厂浸出油车间,采用先进的浸出油工艺,出油率高、质量好。由宁夏粮食局兴建的银川华丰面粉厂,引进全套瑞士设备,年生产能力3.8万吨,它的建成将大大提高宁夏粮油生产工艺和加工能力,成为宁夏粮食加工的龙头骨干企业。
宁夏各粮油加工厂基本上以粮食仓库为依托,就近加工、就近供应,不仅满足自治区城镇所需粮油成品加工,而且还有剩余能力,开展代农加工和来料加工。

☚ 一、粮油加工与粮食仓储设施   (二)粮食仓储 ☛
000289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8: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