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司汤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司汤达1783—1842Stendhal一译斯丹达尔。法国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原名亨利·贝尔。生于律师家庭。早年接受启蒙思想,同情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十七岁参加拿破仑军队。波旁王朝复辟后侨居意大利,1821年因和烧炭党人交往,同情意大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斗争,被逐回国。在意大利期间,受浪漫主义的影响,写了不少游记、随笔和艺术家评传。回国后于1823年发表文艺论著《拉辛和莎士比亚》,强调文学要反映现实,为现代人服务,成为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文献。代表作长篇小说《红与黑》(1830年),塑造了主人公于连这个形象,他渴望摆脱低微的地位,怀着强烈的个人野心想钻进上流社会,为了追求权势和财富而不择手段。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贵族和日益得势的资产阶级的生活动态与他们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以及教会和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还写有小说《帕尔玛修道院》 (1839年)和《吕西安·娄凡》(未完稿)以及自传体小说《亨利·勃吕拉的一生》等。小说情节集中,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简明精确。 司汤达笔名。法国作家。生于1783年1月23日,1842年3月23日病逝。1799年中学毕业后到巴黎,本想投考工业学校,结果却参加了拿破仑军队,转战整个欧洲。戎马生涯随拿破仑的垮台而结束。1814年开始写作,著有游记、传记、小说等。主要有1817年发表的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及183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红与黑》等。在世时作品未受重视。他预言到1880年会有人读,1935年会被人理解。果然,历史证明了他的贡献和作品的魅力。 司汤达1783—1842Stendhal法国作家。本名亨利·贝尔(Henri Beyle),生于资产阶级家庭。早年接受启蒙思想,同情法国革命。侨居意大利期间,写过不少游记、随笔和艺术家评传。回国后,发表著名的文艺论著《拉辛和莎士比亚》,主张文学要反映现实,为现代人服务。19世纪30年代发表的著名的长篇小说《红与黑》,是法国第一部成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未完成)等。是第一个用现实主义方法写当代生活的作家。作品善于揭示人物内心冲突和思想感情瞬息间的变化,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在整个法国以至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司汤达 司汤达司汤达 (1783—1842),又译斯丹达尔,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法国著名小说家。原名亨利贝尔,生于法国东南部的格勒诺尔。 ☚ 歌德 拜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