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柏林危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Bolin weiji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围绕德国问题出现的冷战高潮。曾发生两次。
❶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包括柏林)。1947年后,美国加快分裂德国的步伐。1948年2月美、英、法、比、荷、卢六国在伦敦召开会议商谈成立独立的西德政府。苏立即采取对策,3月20日,宣布退出盟国对德管理委员会;30日,通知美方,从4月1日起,苏方将检查所有通过苏占区的美国人证件,检查所有货运和除私人物品外的所有物品。6月21日,美、英、法根据“伦敦会议”的决定,在德境西占区(包括西柏林)实行币制改革,企图割断西占区与苏占区的经济联系,正式分裂德国。次日,苏联决定苏占区也实行币制改革,发行“D”记新马克,并从24日起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水陆交通和货运。美派出大量飞机对西柏林空运煤、粮食和日用品,英、美、法加强对苏反封锁。局势虽紧张,但美、苏都未决心走向武装冲突。经过秘密谈判,1949年5月12日双方取消一切交通封锁。5月23日在巴黎召开苏、美、英、法外长会议,讨论德国和柏林问题。持续近一年的第一次柏林危机暂告结束。这次危机加速东、西德国最终形成。
❷第二次柏林危机。1955年5月 《巴黎协定》生效后, 柏林问题又成为美、苏争夺欧洲的焦点之一。1958年11月,赫鲁晓夫提出要把西柏林变成联合国管辖的 “自由城市”,限定美、英、法在半年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否则苏军单独与东德签订和约, 把进入西柏林的通道交给东德管理。美国毫不退让。不久赫鲁晓夫在戴维营会谈上让步。1961年6月初,赫鲁晓夫与肯尼迪毫无成果的维也纳会谈结束后, 赫鲁晓夫又照会西方, 提出与1958年11月相同的要求。8月13日, 苏联与东德沿东、西柏林分界线及西柏林与东德其他交界处筑起“柏林墙”,封锁边界,切断往来。西方对此提出抗议,美国增派部队开进西柏林。双方剑拔弩张,相继在东、西德进行军事演习。持续近3年的第二次柏林危机达到高潮。美国态度强硬, 表示不惜一战。赫鲁晓夫再次撤回最后通牒式的要求,冻结了德国和西柏林问题。此次危机以苏联的妥协退让而宣告结束。苏、美关系得以再次缓和。

☚ 中东战争   经互会 ☛
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Bolin weiji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围绕柏林问题进行对抗而出现的危机。共两次:
❶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投降以后,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美国采取分裂德国的政策,将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美、英、法、比、荷、卢6国在伦敦召开会议商谈成立独立的西德政府。6月21日,美英法根据“伦敦会议”的决定,在德境西占区单独实行货币改革。这是割断西占区与苏占区的经济联系、分裂德国的重大步骤。苏联针锋相对进行反击,于次日决定苏占区也实行币制改革,并从24日起封锁柏林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水陆交通和货运。柏林危机爆发。美派出大量飞机对西柏林空运煤、粮食和日用品,英、美、法对苏占区进行反封锁。经过长达11个月的斗争,双方达成妥协,于1949年5月12日取消一切封锁。随后苏、美、英、法在巴黎召开外长会议,讨论德国和柏林问题。第一次柏林危机暂告结束,但它加速了德国的分裂和北约的成立。
❷第二个柏林危机。5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既争夺又缓和,柏林问题仍是两国争夺欧洲的焦点之一。1958年11月,赫鲁晓夫提出要把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限美、英、法在6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否则苏将单独与东德签订协定,把苏保留的占领职能交东德。美国毫不退让,表示不惜冒战争风险。不久赫鲁晓夫在戴维营会谈中让步,取消时间期限。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赫鲁晓夫又重新提出与1958年11月相同的要求。8月13日,苏联与东德沿东、西柏林分界线筑起“柏林墙”,封锁通道,切断往来。美国反应强硬,增派部队开进西柏林,宣称不惜一战。双方箭拔弩张,相继在东、西德进行军事演习。第二次柏林危机达到顶点。10月赫鲁晓夫再次退让,撤回最后通牒式的要求,宣布冻结了德国和西柏林问题。危机宣告结束。

☚ 中东战争   经互会 ☛
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1958

又称第二次柏林危机。1955年5月 《巴黎协定》生效后,柏林问题,即西柏林的法律地位问题,是美苏争夺欧洲的焦点之一。西方将西柏林作为反共前哨和对民主德国进行渗透的基地,苏联则决心拔除这一“毒瘤”。1958年10月27日民主德国领导人乌布利希声明: 由于西方各国违反战后协议武装西德,它们已无权留驻西柏林; 柏林一旦统一,将成为社会主义德国的首都。11月10日,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群众大会上提出柏林问题时说,现在“显然已经是签订波茨坦协定的国家应当放弃占领柏林制度的残余的时候了”。27日苏联政府照会美英法三国政府,建议“把西柏林变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并由苏、美、英、法四国和两个德国共同承担“尊重西柏林作为自由城市的地位”。美、英、法三国来往于西柏林和联邦德国之间的现行军事运输制度,可在半年之内保持不变,但西方三国如果“不利用上述期限就西柏林地位达成相应的协议,苏联政府将通过同民主德国达成协议的办法来实现既定的措施”,让民主德国“实施其在陆上、水上以及天空的主权”。同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赫鲁晓夫宣称“西柏林已经变成一个毒瘤”,需要进行切除手术。美英法三国认为,苏联的照会是发出六个月期限的最后通牒,引起关系紧张,开始了所谓“第二次柏林危机”。三国拒绝苏联关于结束柏林占领制度的建议,也不接受苏联把“西柏林通道”的控制权交给民主德国。1959年1月苏照会美英法及所有对德作战国家,提出在德国统一和实行中立化的基础上签订对德和约,又遭到三国的拒绝。5月苏美英法召开日内瓦外长会议,由于在对德和约问题上立场相距甚远,会议毫无结果。为打开僵局,赫鲁晓夫接受访问美国的邀请。9月27——28日与艾森豪威尔总统举行戴维营会谈,双方同意就柏林问题“恢复谈判”,赫鲁晓夫表示对继续谈判“没有任何时间限制”。双方同意召开东西方首脑会议。由于美国U—2飞机侵犯苏联领空事件,拟定于1960年5月16日召开的东西方巴黎首脑会议告吹,但围绕柏林问题的危机终归由戴维营会谈而暂时平息。

☚ 政府声明   柏林封锁 ☛
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

指苏联和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围绕柏林问题所产生的紧张对峙局势。柏林危机前后有两次。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年6月~1949年5月)起因于西方加快分裂德国。1948年6月21日,美、英、法在德境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23日又下令将在柏林的西占区实行同样的改革。为此苏联从24日起,全面切断了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和货运。25日,美国派出大批飞机在西占区与西柏林架起“空中桥梁”,为西柏林250万居民大规模空运物资。同时,美国与英、法也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炭和电力等进行反封锁,美国还将B29重型轰炸机派往英国和西德的空军基地。柏林紧张局势形成了战后第一次苏美冷战高潮。但是由于双方都没有下决心走向武装冲突,经过长时间的秘密谈判,终于于1949年5月4日达成协议,双方于5月12日取消一切封锁,5月23日召开四国外长会议,讨论德国问题和柏林问题。至此,延续11个月的危机趋于缓和。第二次柏林危机始于1958年末,赫鲁晓夫利用苏联在柏林问题上的有利地位,向美国提出将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要求美英法在6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美国作出强硬反应,艾森豪威尔甚至扬言不惜为此一战,在美国的强烈反对下,苏联态度逐渐软化。随后,赫鲁晓夫应邀访美,双方在戴维营举行会谈,柏林紧张局势逐渐缓和。1960年5月,美国U一2间谍飞机入侵苏联领空被苏导弹击落,东西方关系又呈紧张状态。1961年6月,赫鲁晓夫与美国新任总统肯尼迪在维也纳会谈。赫鲁晓夫又提出柏林问题,双方各执己见。8月13日,苏联和民主德国沿东西柏林分界线,筑起了 “柏林墙”,双方坦克对峙,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场危机仍以苏联的妥协退让而告结束。10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 的讲话中,撤回了限定西方于6个月内从西柏林撤军的照会,冻结了德国和西柏林问题。

☚ 越南抗美救国战争   中东战争 ☛
000014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