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灵丘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灵丘道

灵丘道

古道路名。《魏书·高祖纪》:太和六年(482年),“发州郡五万人治灵丘道”。北魏于天兴元年(398年)即治直道,自望都(今河北唐县东北)至代(指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太延二年 (436年) 又通莎泉(今山西灵丘西)道,这次当是在原有基础上又加修治。以道出灵丘(今山西灵丘),故名。北起平城,南越恒山,自灵丘以下,略循今唐河谷道出太行山,南抵中山(今河北定县),为当时从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要道。

☚ 米仓道   北栈道 ☛
灵丘道

灵丘道

又称“莎泉道”。“直道”、飞狐道。北起平城 (今山西大同东北),东南出恒山,经灵丘(今山西灵丘西),循今唐河谷道抵中山 (今河北定县)。东汉建武十三年 (后37),汉光武帝刘秀鉴于飞狐口 (今河北涞源北) 是边防上的要塞,于是诏令王霸带领刑徒六千余人修建飞狐口一带的道路,该路被后来的唐代称为 “飞狐道”。北魏天兴元年(398),魏道武帝车驾北还,为行动方便,专门发卒取直修通了河北定县至山西大同的灵丘道。《北史》卷1《魏本纪》: “天兴元年……车驾将北还,发卒万人通直道,自望都铁关凿恒岭至代五百余里。”灵丘道的开通,为安定中山及东北起到了重要作用。“帝虑还后山东有变,乃于中山置行台,诏卫王仪镇之,使略阳公遵镇渤海之合口”。此后,北魏帝王多次沿此线巡视,而且相继又进行两次大规模的扩修工程。《北史》卷2《魏本纪二》载魏太延二年 (436),“帝校猎于河西,诏广平公张黎发定州七郡一万二千人通莎泉道”。魏太和六年秋七月,“发州郡五万人修灵丘道”。

☚ 清溪道   莎泉道 ☛

灵丘道

又称直道、莎泉道。北魏天兴元年(398年)、太延二年 (436年)、太和六年 (482年)相继修筑。北起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东南出桓山,经灵丘(今山西灵丘县西),循今唐河谷道抵中山 (今河北定县)。唐时称飞狐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