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衔枚,马摘铃枚: 古代行军时士卒含在嘴里用来禁止出声的木棍。人嘴里含着木棍,马戴的铃铛摘了下来。比喻行动非常秘密。 也作“人衔枚,马勒口”。 人衔枚,马摘铃衔枚: 嘴里含着条状物,一端用绳系在脖子上。人口里含着枚,把马的铃铛摘下来。指夜间行军时为避免敌方发觉而采取的保密措施。《东周列国志》二〇: 乃暗传号令,~,是夜拔寨都起。《征播奏捷传》四: 是夜月色不明,天气沉晦。三更时候,各会兵一处,披挂上马,~,直往官兵营来。《施公案》二〇六: 如今之计,及早调了官兵,~,夜间悄悄前去,把庙四面围定。众将们等拼命进去,把众贼连囚犯一股而擒,方为上策。 ◉【人衔枚,马勒口】《三国演义》三〇: 军士皆束革负薪,~,黄昏时,望乌巢进发。 ◉【马摘铃,人衔枚】《征播奏捷传》四: 遂令各门军士坚壁固守,待晚行计。仍分付众军饱食战饭,~,卷旗旛,偃金鼓,是夜三更时候,张仕敖、朱敬领五千兵,出乌江关,悄悄地往白坭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