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姜片虫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姜片虫病病名。我国地方病的一种,因其虫形似姜片,故名。虫色赤如生肉,故又叫赤虫。在东南沿海各省和华中某些地区都有流行,长江以北很少。本病可引起腹痛,腹泻,浮肿,贫血等症状,甚至引起小儿生长发育,但预后一般良好,姜片虫驱除以后,患者迅速恢复。若反复感染又不治疗,可导致重度营养不良,有造成全身衰竭的危险。本病因食生菱角、荸荠等吞入姜片虫的囊蚴所引起。成虫寄生肠道上部,上犯胃气,下扰肠道,导致胃失和降,脾失健运等症。治疗用槟榔煎水,早上空服,不须另服泻药,连用2~3天。病情严重,气血亏虚者,则宜补脾胃,先服参苓白术散;待全身症状改善后,再予驱虫。 姜片虫病 姜片虫病jiangpianchongbing由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胃、空肠、大肠所致的疾病。姜片虫是寄生于人体最大的吸虫。虫体肥厚,长圆而扁平。呈棕红色叶状,雌雄同体,最长可达104毫米。虫卵入水后经3~7周发育成毛蚴,毛蚴钻入扁卷螺中发育成尾蚴。尾蚴游离入水,吸附在水生植物,如菱角、荸荠、茭白、藕的皮节处形成囊蚴。毛蚴发育为囊蚴需24~30天,人吃含有囊蚴的植物后,囊蚴在十二指肠中破裂,蚴虫逸出吸附在肠壁上发育为成虫。从囊蚴进入人体到成虫产卵约需2~3月。症状:轻者有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轻度贫血。重者腹痛加重,腹泻持续几个月,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并有恶心、呕吐、上腹饱胀、腹水及肠出血等症状。病程长者伴有消瘦、乏力、精神萎靡、全身浮肿、肝脾肿大、贫血及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根据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史并从粪便中找到虫卵即可确定诊断。预防: ☚ 华支睾吸虫病 结膜吸吮线虫病 ☛ 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系由姜片虫寄生在人小肠内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猪为姜片虫的重要保虫宿主。水红菱、荸荠等水生植物与本病传染有关。病原体在人肠内可引起炎变、溃疡、出血等。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癖、善饥、贫血、腹胀、水肿等。粪便查到虫卵可确诊。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粪便管理、水生青饲料应煮熟喂猪等可预防本病发生。防治:可普遍在疫区给猪用敌百虫等驱虫;人可用肠虫清、呋喃丙胺等驱虫。 姜片虫病布氏姜片虫引起的小肠寄生虫病,因生食带蚴虫的水红菱、荸荠等而感染。有慢性腹泻、营养不良、贫血、浮肿等症状。可用吡喹酮等药治疗。预防重点在于熟食水红菱和荸荠,加强粪便管理。 姜片虫病 姜片虫病姜片虫病是由布氏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成虫雌雄同体,状似姜片,呈长圆形扁片,为人体最大的吸虫。虫卵黄色椭圆形,随人粪排出,入水后在适宜条件下孵化成毛蚴,钻入扁卷螺发育成尾蚴,离螺体而吸附于水生植物如红菱、荸荠、茭白、藕等外皮上成囊蚴,人生食此等植物时将囊蚴吞入,囊蚴至十二指肠脱囊而出,吸附于肠粘膜发育为成虫。本病流行于东南亚各国及我国浙江、江苏、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山东、四川、云南等省。儿童患病率高于成人,尤以学龄儿童为多,流行地区猪也为重要储存宿主。 ☚ 血吸虫病 疟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