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脑瘤
脑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老年人较少见,70岁以上更少见,但老年人脑瘤有其临床特点。国内资料统计,65岁以上的脑瘤占脑瘤总人数的3.4~4.0‰。男略多于女。脑瘤的发生部位,幕上占70~80%,幕下占20~30%。幕上脑瘤以额叶、颞叶和顶叶为多见。而枕叶较少见。幕下脑瘤以小脑桥脑角部位多见。根据国内外195例老年人脑瘤的病理类型分析,以胶质瘤为最多见占33%,其次为脑膜瘤占25%,转移瘤第三位占17%。
临床表现因肿瘤的类型,生长速度、部位和病人情况的不同而异。老年人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脑细胞有老年退行性改变、脑动脉硬化及脑血流量减少,脑的血液供应已处于临界状态。当脑瘤压迫引起同侧半球的血液循环障碍和水肿时也易累及对侧半球。老年人脑萎缩后颅腔内间隙增大,使得脑瘤的症状不同于年轻人。起始时定位症状常不明显,而精神症状为多见。常见的早期表现:
❶精神障碍。是老年人脑瘤突出的表现,在胶质瘤和转移瘤中占半数以上,脑膜瘤中也占1/4左右。由于老年人脑瘤在大脑半球,特别是额叶、颞叶和胼胝体多见,都可引起精神症状。另外,老年人原有脑动脉硬化,脑细胞处于慢性缺氧和萎缩状态,故患脑瘤时更易诱发精神症状。表现为淡漠、发呆、迟钝、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和思维活动迟缓,有的甚至有性格及行为的改变。少数表现为欣快感,易激动、狂躁、打人、夜游等。
❷头痛。早期有头痛症状者占23%,而以头痛症状来就诊者仅占15%。这可能由于老年人痛觉敏感度降低,痛觉阈增高,颅内压增高出现较迟有关。
❸抽搐。老年人脑瘤以癫痫发作形式出现的占11%。这与脑瘤的部位有关,以额叶、颞叶为最多见,其次为顶叶。
❹恶心呕吐。早期较少见,在除外消化道疾病后,应考虑颅内压增高的可能。
❺耳鸣、耳聋。有些小脑、桥脑角肿瘤如听神经瘤,早期表现为耳鸣耳聋,易误诊为老年聋。
❻视乳头水肿和视力障碍。老年人脑组织萎缩、颅腔内间隙较大、脑动脉硬化使脑组织反应性差等,都能推迟颅内压增高的出现时间,再加上眼底血管硬化,所以不易产生视乳头水肿和视力障碍。
❼运动和感觉障碍。2/3的老年人脑瘤发生在大脑半球,影响到中间前后回,而引起运动和感觉障碍。也有少数多形胶母细胞瘤,肿瘤内出血可呈中风样发病。
❽眩晕和共济失调。听神经瘤和后颅窝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共济失调。
脑瘤可作以下检查:
❶腰椎穿刺对颅压高者应谨慎,良性肿瘤可见脑脊液蛋白增高,恶性肿瘤可见细胞数增多。
❷脑电图检查,有定位和定侧的诊断意义,阳性率达90%。恶性肿瘤生长快,对脑组织损害大,经常出现高波幅的δ波。生长慢的良性肿瘤很少出现δ波,甚至不引起明显的改变。
❸脑超声波检查,老年人颅内间隙大,初期可无中线波移位,但当出现症状时,大多数可见中线波移位。
❹放射线检查,老年人颅内恶性肿瘤发展快,头颅摄片改变少,而良性肿瘤则较多。
❺计算机X线体层脑扫描(CT)检查,对老年人脑瘤的诊断价值较大,可以鉴别脑瘤和脑血管病。常用造影剂对比加强法显示脑部肿瘤的部位及脑室系受肿瘤的压迫而被移位。
❻放射性核素脑扫描检查阳性率高,仅次于CT,其中以脑膜瘤、胶母细胞瘤阳性率最高。
❼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了解脑血管情况,特别是脑瘤的供血和血管与肿瘤的关系。由于造影剂对脑血管壁有一定的影响,故对老年人作脑血管造影要慎重。
老年人脑瘤的诊断比较困难,其诊断要点为:
❶老年人突然出现智力改变,精神症状如淡漠和性格改变。
❷头痛持续或缓慢加剧,如有呕吐更应注意。
❸老年人出现癫痫应首先考虑脑瘤。
❹缓慢进行性偏瘫,尤其是经过两周治疗而症状仍加重者,要考虑脑瘤的可能。
❺短期内反复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且每次反复后锥体束征加重者,要考虑恶性胶质瘤并发出血的可能。
❻任何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出现脑损害症状时,首先考虑脑转移。治疗原则是尽量切除,否则作内外减压术,减少脑疝的危险,以争取作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老年人脑瘤手术死亡率可高达30~40%。必须作好术前准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选择适宜的麻醉,术中充分给氧,合理输液,输血等措施,以降低死亡率。放射治疗,目前采用电子加速器或60Co等治疗,对放射线敏感的脑瘤疗效满意。放射治疗适合于老年体弱多脏器病变,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或肿瘤部位较深者。化学治疗目前采用环己亚硝脲(CCNU)、卡氮芥(BCNU)及消瘤芥(AF-I258)等,对胶质瘤有一定缓解效果。同时可以服中药,以增加抵抗力和减少化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