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神经病变
老年人随增龄而出现周围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明显减少,尤其是直径在5μm以上的神经纤维更明显。并有髓鞘变性,甚至Wallerian变性。因此老年人受各种因素如代谢紊乱、中毒、营养障碍、炎症及变态反应等影响很容易引起神经病变。老年性神经病变可表现为各种形式,如末梢神经炎、单神经炎、多发性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等。有感觉、运动或混合性的损害。临床症状有手套、袜套样疼痛觉减退,振动觉及位置觉减退,走路不稳,Romberg征阳性,有肌萎缩和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颅神经受害时出现眼肌麻痹,构音不全、耳聋、面肌麻痹等。植物神经障碍时可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排尿困难、汗腺分泌障碍和皮肤溃疡等。老年性神经病变要与动脉硬化引起的循环障碍、颈椎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病鉴别。老年人神经病变预后较差,与原发性疾病有密切关系。迷走、吞咽神经损害时预后更差。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可用维生素B族、维生素E、三磷酸腺苷和理疗、针灸等。必要时采取矫正措施。老年人常见的有糖尿病性、癌性、尿毒症性、结缔组织病性和中毒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解释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发病原因的学说有缺血学说、代谢学说和维生素缺乏学说等。代谢学说认为在高血糖情况下,神经组织内的山梨醇和果糖显著增高,因而细胞内渗透压越来越高,引起细胞水肿,特别是雪旺细胞,因而导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改变,但尚无统一的解释。老年人糖尿病有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者约占4~5%,年龄越高,糖尿病越严重,病程越长,发生神经病变者越多,将临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分为:
❶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包括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及植物神经病变)。
❷单神经病变和多发性单神经病变(包括颅神经病变、单神经病变及糖尿病性肌萎缩)。前者以感觉型多发性神经病变为多见,发病缓慢,如遇外伤及手术可加剧。开始表现为四肢末梢麻木、钝痛,以后进展为烧灼样及刀割样疼痛,夜间加重,甚至类似脊髓痨。检查有手套、袜套样痛觉减退、振动觉和位置觉减退。膝踝反射降低或消失。感觉性神经病变常合并植物神经障碍,表现为瞳孔异常、位置性低血压、多汗或少汗、阳萎、胃肠和膀胱功能障碍、足底穿通性溃疡等。后者颅神经损害以第Ⅲ、Ⅳ、Ⅵ为多见。糖尿病性肌萎缩主要表现下肢近端前侧非对称性肌萎缩和肌力减退。肌电图检查可见运动、感觉速度明显减慢,并有神经元和肌原性改变。治疗首先要控制糖尿病,同时可按病情给予止痛剂、维生素B族及血管扩张药物,并可配合理疗和针灸等。
癌性神经病变 癌性神经病变可以是运动性、感觉性或混合性。见于内脏癌症,在肺癌中以燕麦细胞癌多见,发生率为1.6~16%。也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淋巴肉瘤、何杰金病、白血病等。发病机理不明,可能与营养或代谢障碍、癌性毒素或免疫机理等有关。癌性神经病变的感觉型表现为四肢末梢浅、深感觉障碍,多见于肺癌。运动型表现为下肢近端肌无力和萎缩,常见于肺癌、消化道癌症。肌电图检查可见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年龄越大癌性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越高。有时神经病变是癌症的首发症状,所以老年人在无任何病因的情况下出现神经病变时,应警惕癌症的可能。预后与癌症有关,可有数月缓解。随癌症恶化,神经病变可有进展。癌性神经病变也有在癌切除后发生者。
尿毒症性神经病变 尿毒症性神经病变机理不明,可能与代谢异常,尤其与髓鞘雪旺细胞蛋白代谢异常有关。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老年人13~80%有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有四肢末端疼痛及感觉异常如针刺、麻木、烧灼感等和感觉缺失。症状夜间加重,下肢比上肢重,同时有运动障碍,表现为四肢末梢周围性瘫痪。肌电图检查见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治疗主要是针对肾功能衰竭。
结缔组织病性神经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常常并发下肢多发性单神经炎。有神经营养血管的改变和明显的轴索变性。结节性动脉炎性神经病变是由于结节性动脉炎使周围神经的营养血管闭塞而引起的神经病变。病理表现为周围神经脱髓鞘变性。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变,呈对称性肢体远端瘫痪、感觉障碍和腱反射消失等。
中毒性神经病变 老年人脏器和代谢低下,药物排泄缓慢,易引起神经病变。如用氯喹、长春新碱、异烟肼、氯霉素、氯碘喹啉、呋喃西林、胰岛素等,均可见到药物中毒性神经病变。临床多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变。治疗主要是去除中毒因素,给予营养神经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