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鼗táo樂器名。即長柄搖鼓,俗稱撥浪鼓。張衡《東京賦》:“鼖鼓路鼗,樹羽幢幢。”參閱“路鼗”。 鼗读音t·ao(ˊ),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徒刀切,平,豪韵。 上一条: 𪔛 下一条: 匋 鼗táo古代指拨浪鼓。 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周禮·春官·小師》: “小師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鄭玄注: “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還自擊。” 《儀禮·大射》: “鼗倚于頌磬西紘。” 鄭玄注:“鼗,如鼓而小,有柄,賓至摇之以奏樂。”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鑼鼓 > 鼗 > 鞉 鞉 táo 同“鼗”。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祭祀部 > 祭器 > 鼗 鼗 táo 小鼓。用於宗廟祭祀或驅疫。兩側有耳,持其柄而摇,則兩耳自擊,制同“貨郎鼓”。《書·益稷》:“下管鼗鼓。”《周禮·春官·大司樂》:“路鼓路鼗,陰竹之管,龍門之琴瑟,九德之歌,九㲈之舞,於宗廟之中奏之。”《後漢書·禮儀志中》:“選中黄門子弟,年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爲侲子。皆赤幘皂製,執大鼗。”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鑼鼓 > 鼗 鼗 táo 亦作“鞀”、“鞉”,亦稱“梢子”。打擊樂器。其形似今之撥浪鼓,以木柄貫之,鼓框左右以繩繫兩小珠,手木柄,小珠來回敲擊鼓面發聲。以其柄上所貫鼓之多寡,而有路鼗、靈鼗、雷鼗之分。西周至春秋戰國用於雅樂,漢唐以來也用於宫廷燕樂。《詩·商頌·那》:“猗與那與,置我鞉鼓。”毛傳:“鞉鼓,樂之所成也。”《周禮·春官·小師》:“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鄭玄注:“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還自擊。”《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命樂師修鞀鞞鼓”。宋·曾三異《因話録·撚梢子》:“鼗鼓,古樂也。今不言‘播鼗’,而曰‘撚梢子’,世俗之陋也。” 鼗鼓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鑼鼓 > 鼗 > 鞀 鞀 táo 同“鼗”。 鼗*taoD8BB 鼓 鼓鼓(~乐;~角;~点;战~;花~;腰~;铜~;渔~;铃~;堂~;长~;铙鼓;羯~;暮~;鸣鼓;布~;石~;手~;方~;桴~;令~;柏~;和~;足~;胡~;铜~;画~) 送君 吹云 圣牛两头蒙 另见:鼓声 ☚ 钟 小鼓 ☛ 鼗 鼗tao又作鞉、鞀(tao)。古代鼓的一种。《尚书·益稷》有“下管鼗鼓”的记载。《周礼·春官·小师》载,为小师掌教的乐器之一。郑玄注:“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敦煌壁画中唐112窟、159窟的伎乐图中可见其图像。新疆*伯孜克里克石窟壁画中有描绘。近 货郎鼓、拨浪鼓即鼗。用棒贯穿鼓筒。串装多鼓,称之为路鼗、灵鼗、雷鼗。 ☚ 土鼓 齐鼓 ☛ 鼗 鼗tao又作鞉、鞀(tao)。古代鼓的一种。《尚书·益稷》有“下管鼗鼓”的记载。《周礼·春官·小师》载,为小师掌教的乐器之一。郑玄注:“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敦煌壁画中唐112窟、159窟的伎乐图中可见其图像。新疆*伯孜克里克石窟壁画中有描绘。近 货郎鼓、拨浪鼓即鼗。用棒贯穿鼓筒。串装多鼓,称之为路鼗、灵鼗、雷鼗。 ☚ 土鼓 齐鼓 ☛ 鼗 鼗中国古代击乐器。为鼓类之一种。又称为“鞉”、“鞀”及“鞞”。大者为鞞,又称“麻”,小者为鞀,又称“料”。其形制为: 鼓身以木棒穿之为柄,两旁有摇身,摇之以击鼓发声。《世本》云:“以桴击之曰鼓,以手摇之曰鼗。”演奏时,与鼓并用。雷鼗为大小三鼓穿于一柄,与雷鼓同奏; 路鼗为大小二鼓穿于一柄,与路鼓同奏; 灵鼗则为四鼓,与灵鼓同奏。奏乐之时,多先奏鼗,继之以鼓,然后各种乐器依拍节演奏。曲终,亦击鼗、鼓一通。 ☚ 鼓 磬 ☛ 鼗[鞉、鞀]táo [书] (拨浪鼓) a small handdrum with beads striking when rotated 鼗táo19画 鼓部 〈书〉 拨浪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