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鼻裂
先天性鼻裂可分为鼻正中裂和鼻侧裂。
先天性鼻正中裂 系在胚胎发育的第5~7周期间,颜面部出现的鼻中突及于其下端所分化出的两个球状突,未能按正常进程在中线部位左右两侧互相融合所致。常为先天性颜面正中裂畸形的鼻部表现。畸形程度较轻者,表现为鼻小柱和鼻尖部增宽,正中有沟形凹痕,两鼻孔间距离增大,鼻翼软骨和鼻侧软骨向外方移位。程度较重者,两鼻孔远离,鼻下部完全分裂为两侧多较对称的两半,鼻梁部宽平,呈眶距增宽形态。鼻内检查,可见鼻中隔增厚或为双中隔,两侧鼻骨并不分离(参见“先天性颜面裂”)。
鼻正中裂的治疗,为沿沟形凹痕的两侧缘作切口,切除凹陷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经切口向左右剥离,以充分显露鼻骨、鼻侧软骨和鼻翼软骨等。然后将互相分离的软骨向中线牵拉缝合。如鼻梁高度不足,可同时行骨或软骨组织移植充填垫高。两眉相隔较远时,可行两侧眉内侧端的Y-V手术,以向中线推进,缩小眉间宽度。鼻梁高度和眉间距离恢复正常后,眶距增宽如为假性即可随之减轻或消失,真性眶距增宽症的治疗,见“眶距增宽症”。
先天性鼻侧裂 系在胚胎发育期间,鼻侧突与上颌突融合障碍所致。常为先天性颜面斜裂畸形的鼻部表现。裂多只见于一侧,偶为双侧。畸形表现为鼻翼局部的全层裂口,裂两侧的鼻翼常有轻度的移位和变形(参见“先天性颜面裂”)。

先天性右鼻侧裂
鼻侧裂的治疗,多不可能直接采取简单的沿裂缘所作切口分层缝合的方法修复。如有组织移位和变形,需先将移位组织复位,变形组织切除后,再据情以耳廓复合组织片游离移植修复,或以局部翻转皮瓣形成衬里外,用局部皮瓣移转或皮片移植法将缺口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