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将军pí jiāng jūn裨将军也简称裨将,属大将军,位在偏将军下校尉上。初为副将。《史记·楚世家》:"秦大败我军,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后成为低级将军名号。《汉书·王莽传》:"于是置前后左右中大司马之位,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郡卒正、连率、大尹为偏将军,属令长裨将军,县宰为校尉。"其后,魏晋南北朝也置。 裨将军楚国偏将。即大将军之下的一般将军。战国时,楚在大将军之下设有裨将军。是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有时可以独当一面。但在重大战争中,一般由大将军任主帅,他们须听命于大将军。楚怀王十七年(前312),秦楚汉中之战,楚为秦所败,牺牲甲士8万人,大将军屈匄与裨将军70余人被俘,表明楚之裨将为数不少。 裨将军(1)武官名。战国时秦置,即副将。《史记·蒙恬列传》记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赵国称“裨将”。三国魏亦置裨将军,南朝宋时秩九品,梁为一班,陈秩从九品下。北魏裨将军秩从九品上, 北齐为从九品下。参见“裨将”。(2)武散官名。隋以裨将军为武散官,秩从九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