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垦经济评价
经过40多年艰苦创业,福建农垦已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现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 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3.4亿元,相当国家对农垦投资的2倍;不仅安置了大批转业官兵、归国华侨、知识青年,同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农副产品,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对当地农村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
农垦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 “六五”为7.8%, “七五”为12.1%, “八五”为26.12%。经济效益,从1979年起,年年盈利,盈利最多的是1993年,盈利额达2572万元。但盈利总体水平不够平衡和稳定,盈利主要集中在一些大户,微利企业较多, 亏损企业约占1/3。
经济体制经过调整,已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并存的发展格局。全民所有制经济比重虽占主体地位,但需要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提高增量;其他经济所有制中, 外资经济比重较大, 需引导多向基础产业、“高优”农业发展;股份制经济和个人自营经济有很大发展潜力, 要进一步鼓励发展。
产业结构经过调整,得到进一步优化。从三个产业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还不大,低于全国农垦平均水平, 今后应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发展。农业结构中种植业、畜牧业和养殖业都要有较大发展, 今后应以“高优”农业为目标,向集约化,产业化,外向化方向努力。
土地是农垦最大自然资源, 也是农垦赖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全省农垦现有人均土地7.4亩,耕地0.72亩,占有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农垦平均水平,土地资源还不充裕。要加强农垦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遏制耕地下降势头,有计划地搞好农垦尚有2万公顷宜垦土地的开发利用,努力改善水利条件,扩大现有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 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