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作物种植业结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作物种植业结构

(一)农作物种植业结构

粮食与经济作物是河南种植业的主体,全省的种植业是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构成。在粮食作物中,主要是小麦、玉米、水稻、高粱、大豆、谷子、绿豆等几大作物,还有薯类和小杂粮;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油料(芝麻、花生、油菜籽)、烟叶、麻类、蔬菜、瓜果类、中药材、青饲料等。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全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粮食作物种植始终保持在85%~90%之间,经济作物占15%以下。
进入80年代,由于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农业结构才真正进入了积极稳步调整时期,粮食作物在提高单产、确保总产的前提下,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85年以后,河南针对农业受灾,粮食生产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制定一系列鼓励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和措施,确定了提高单产,确保总产量增加,保证工业用粮和市场供应的原则,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回升。1991年夏、秋两季,全省粮食种植面积904万公顷,总产量达到3 010.3万吨,创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
经过不断调整,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有以下特点:
(1)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调整中基本稳定,生产效率逐步提高。1995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81万公顷,比改革开放前播种面积最多的1954年减少414.53万公顷,减幅为32%,比改革开放后播种面积最多的1986年减少56万公顷,减幅为6%。平均每亩产量262.3公斤,比改革开放后最高的1994年增加16.3公斤,增长6.6%。粮食总产量达到3 466.5万吨,比1978年2 097.4万吨增加了1 369.1万吨,增长65.3%。每个农村劳动力生产粮食1 223.46公斤,比1978年931.97公斤增加291.49公斤,增长31.3%。
(2)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增长,效益大幅度提高。1995年,全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32.67万公顷,比1978年增加148.33万公顷,增长了80.5%。其中油料面积127.13万公顷,总产量29.75亿公斤,为历史最高水平;蔬菜种植面积达60.73万公顷,总产量166亿公斤,为历史最高年份;水果种植面积达44万公顷,总产量21.15亿公斤,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苹果产量15.55亿公斤,占73%。
(3) 农作物种植业逐步形成了一批生产基地。到1995年,全省共建设商品粮基地县46个(包括在建县),立项建设的粮食生产基地县52个,商品粮棉大县58个,优质棉基地县(区) 25个。这些基地县(区),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改善了生产条件,形成了一定的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生产出现了规模经营的好势头,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年份种植业播种面积情况见表3-1-1。

表3-1-1 主要年份种植业播种面积情况

面积:万公顷,%

年 份播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年 份播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含其他作物)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含其他作物)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1949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78
1 029.87
1 227.60
1 200.47
1 060.53
1 007.40
941.47
920.67
912.33
109.40
161.19
207.93
114.87
135.67
134.27
166.12
184.33
90.4
88.4
85.2
90.2
88.1
87.5
84.7
83.2
9.6
11.6
14.8
9.8
11.9
12.5
15.3
16.8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885.89
902.93
931.61
904.04
880.47
896.90
881.09
881.00
192.93
265.60
257.37
296.15
313.17
309.93
327.68
332.67
82.1
77.3
78.4
75.3
73.8
74.3
72.9
72.6
17.9
22.7
21.6
24.7
26.2
25.7
27.1
27.4
☚ 二、农村产业结构   (二)农、林、牧、渔结构 ☛

(一)农作物种植业结构

(一)农作物种植业结构

广西农作物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是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从广西区情出发,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作物与其它作物,重点发展甘蔗、水果、油料、黄红麻、烤烟、茶叶等。经过不断调整,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有以下特点:
(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调整中趋于稳定,并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良种,改进耕作技术,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全自治区199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2.18万公顷,比历史上播种面积最多的1977年441.13万公顷减少88.95万公顷,减幅为20.16%;平均每公顷产量由1977年的2 535公斤增加到4 137公斤,增长63.2%,比历史最高的1983年增加567公斤,增长15.88%;粮食总产量由1977年的1 115.15万吨增加到1 457.09万吨,增长30.66%,比历史最高产量的1982年增产83.08万吨,增长6.05%。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播种面积调减后,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2)农作物种植业逐步转向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并依靠科技进步走高产道路。特别是最具有优势的甘蔗,种植面积迅速发展,产量不断增加,日益成为广西经济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支柱产业。全自治区1978年种植甘蔗面积144.8万公顷,1992年发展到446.6万公顷,其种植面积占经济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重由1978年的24.66%增加到1992年的45.58%。
水果生产在广西具有较大优势,利用山地、坡地种果发展很快。全自治区水果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4.92万公顷增加到1992年的37万公顷,水果产量由15.96万吨增加到161.16万吨。
(3)农作物种植业逐步形成了一批生产基地。1992年,全自治区粮食生产基地县有34个县(市),这34个基地县(市)粮食播种面积193.41万公顷,占全自治区粮食播种面积的54.92%; 粮食产量达907.56万吨,占全自治区粮食总产的62.29%。糖料甘蔗基地县有18个县(市),种蔗面积25.34万公顷,进厂原料蔗达1 450.8万吨,分别占全自治区的65.6%和68.1%。黄红麻生产基地有12个县(市),其产量占全自治区的89%。1986年以后加强广西名特优水果品种基地建设,全自治区建设有荔枝、龙眼、香蕉、沙田柚、菠萝、芒果等六大水果商品基地,促进了名特优水果发展,其产量所占比重已由1990年的44.6%上升到1992年的56.04%。此外,还有一批烟草基地、茶叶基地、蚕茧基地等,出现了规模经营的好势头,并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 农作物种植业逐步拓展领域,一方面开发荒坡、荒山,扩大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开发冬闲田,发展冬季农业,大大提高了耕地利用率。

☚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状况   (二)农业生产结构 ☛
000148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