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农作物资源与分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农作物资源与分布

(一) 农作物资源与分布

北京地区的农作物栽培历史悠久,资源比较丰富,以粮食、蔬菜为主,还有部分油料、果用瓜和其他作物。
1.粮食作物。北京的粮食作物种类颇多,有稻谷、冬小麦、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薯类,以及为数不多的大麦、荞麦、黍、糜等,其中冬小麦、玉米、水稻为北京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2%以上。
(1)冬小麦。冬小麦是北京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郊区各县区均有分布,主产区位于通县、顺义、大兴3个县和平谷、昌平、房山等县区的平原地区。1949年以前,小麦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品种多而杂,产量低而不稳。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市有组织、有计划地选育、引进并推广优良品种。从1949年至1995年的47年间,对小麦品种进行了6次更新换代,适应了生产条件的变化,促进了小麦产量的提高。90年代初,北京郊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丰抗(2、5、7、8、13号)”、“京双(7、9、12号)”、“长丰1号”、“农大142”、“农大146”、“京411”、“京冬1号”、“京优626”、“京437”等。
(2)玉米。玉米是北京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有春播和夏播之分,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长期以来,玉米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有“白磁”、“狗乐”、“小把粗”、“窝头黄”、“墩子黄”、“灯笼红”,农民自选、自留、自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选育、推广优良杂交品种,如“白单4号”、“中单2号”、“京杂6号”、“京早7号”、“丰收101”、“黄417”等,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进入80年代以来,在生产上采用的玉米品种主要是“掖单2号”、“掖单4号”,并搭配少量的“农大60”、“沈单7号”、“京黄127”、“中单120”等。北京位于我国玉米带的中心地带,玉米分布很广。除近郊区的玉渊潭乡外,其他乡镇均有种植,其中通县、顺义、房山、大兴、平谷、昌平、延庆等县区的玉米播种面积都在1万公顷以上。
(3)水稻。水稻是北京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关于水稻种植的记载。历史上有名的水稻品种有“京西稻”、“石窝稻’、“清水稻”,以及怀柔县的“渤海所稻”和平谷县的“龙泉务稻”。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地区的水稻种植以“大白芒”、“黑马尾”、“紫金箍”等农家品种为主。以后陆续引进、选育、推广了“银坊”、“水源300粒”、“白金”、“东方红1号”、“京越1号”、“京引47”、“早丰”、“越富”、“秋光”、“中花8号”、“黎优57”等优良品种。水稻主要分布在近郊平原低洼地区,种植面积大的有通县、朝阳、大兴、海淀等县区。
(4)谷子。又叫粟,是北京地区播种面积较大的一种杂粮,主要分布于门头沟、怀柔、延庆、密云、平谷等县区的山地。谷子以农家品种为主,在五六十年代种植较多的品种有“紫根白”、“小黄谷”、“牛毛黄”、“大肚青”、“胶谷”、“猫爪粘谷”。新中国成立后,引进、推广了“华农4号谷”、“磨里谷”、“燕大811谷”、“金线子”、“白把子”、“大寨谷”等优良品种。
(5)白薯。又名甘薯,在北京地区栽培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白薯品种比较单一,有“大红袍”、“大白蛋”等农家品种和本世纪50年代后大量引种的“胜利百号”、“华北117”、“北京553”、“北京红”、“徐薯18”等优良品种。白薯喜干旱、沙质土壤,故在平原旱地和山区坡地种植较多,栽培面积在1 000公顷以上的县区有房山、密云和大兴。城近郊区的白薯种植几乎绝迹。
(6)高粱。高粱是北京地区的主要杂粮作物之一,多种在低洼盐碱地或山坡薄地上,产量不高。北京的高粱有红、白、黄之分,品种较多,如“歪脖高粱’、“牛腿高粱”、“平身白高粱”、“多穗高粱”、“2004高粱”、“忻杂7号”、“晋杂5号”等。高粱主要用作大牲畜的精饲料和酿酒原料。
(7)春小麦。北京地区的春小麦产量低,品质也不如冬小麦,因此种植面积较小,且起伏不定,年际间变幅较大。春小麦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品种有农家品种“赚窝”和70年代从辽宁省引入的“辽春6号”,以及从墨西哥引进的“墨波”、“墨它”、“墨叶”、“墨卡”等。
(8)大麦。在北京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较广。除北部山区外,其他地方均有种植,通县、顺义、昌平、平谷、房山等县区的平原地区为主产区。大麦品种主要是农家品种,有“米大麦”和“芒大麦”之分,此外还有“天津1号”、“矮秆齐”、“啤酒大麦”和“早熟3号”等引进品种。
(9)豆类。包括大豆、小豆、绿豆、黑豆、豇豆、豌豆、蚕豆等种,其中以大豆种植为多。豆类在北京地区的分布比较广泛,除近郊区外,其他地方皆有种植,主要产区在密云、大兴、通县、房山等县区。
大豆,通称黄豆,有黄、褐、青之分。品种有“大黄豆”、“小黄豆”、“兔儿蹲黄豆”、“白门黄豆”、“黑门黄豆”、“大金坠黄豆”、“平顶大黄豆”、“小圆豆”、“白合豆”、“大粒黑豆”、“小青豆”、“乌豆”等农家品种和“黑农4号”、“黑河3号”、“东农4号”、“诱变31 (30)”、“早熟15号”、“科丰6号”等引进品种。大豆多与玉米、高粱、谷子间作或混作。
小豆,又称红小豆,品种有“朱砂红小豆”、“花小豆”、“白小豆”、“黑小豆”。20世纪80年代,通县从河北省引种了“冀红1号小豆”。
绿豆品种有“大明绿豆”、“小明绿豆”、“大毛绿豆”、“小毛绿豆”、“毛绿豆”、“洋绿豆”。绿豆一般与玉米间作,也可夏平播。
豇豆,又叫爬豆,品种有“红豇豆”、“白豇豆”、“花豇豆”。
豌豆品种有“叶里藏花”、“顶头风”、“花豌豆”等农家品种和“阿拉斯加豌豆”、“保加利亚1号”、“保加利亚2号”、“中豌4号”等引进品种。
蚕豆品种有“大蚕豆”、“大扁蚕豆”等农家品种,多种于菜田或稻田畦埂,也有和棉花、大麦间作的,但都属零星种植。
2.经济作物。北京地区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果用瓜、棉花、花卉,此外还有少量的麻类、烟叶和药材。
(1)花生。花生是北京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主产区在密云、大兴两县,其次是房山、怀柔、顺义、平谷等地。品种主要有“一戳枪”、“北京大花生”等农家品种和“伏花生”、“油果”、“白沙1016”、“狮油15”、“徐州68-4”、“徐系1号”、“花37”、“海花1号”、“鲁花9号”、“北京4号”等引进、选育品种。花生品种更新换代的总趋势是由小粒向中、大粒发展,由农家品种向杂交型品种发展。
(2)芝麻。芝麻是北京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芝麻品种以农家品种“霸王鞭”、“大八杈”为主,20世纪70年代从河北省引种了“冀芝1号”。芝麻在北京地区种植分散,以自食为主,商品量不大。
(3)棉花。北京地区种植棉花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的品种系中国黑子棉、亚洲棉,简称中棉。新中国成立后,棉花品种更换多次,主要有“斯字213”、“密字103”、“岱字棉15号”、“徐州1818”、“鄂光棉”、“鲁棉1号”、“冀棉1号”、“中棉12”等。棉花在通县、顺义、大兴、平谷、房山等县区种植较多。
(4)西瓜。西瓜是北京地区重要的果用瓜,主要产地在大兴县、顺义县、通县,以及房山区的东南部和平谷县的西南部。1949年,北京地区的西瓜品种主要有“大花铃”、“核桃纹”、“黑崩筋”等。60年代以后,经过多次引种、筛选,先后推广了“早花”、“郑州3号”、“中育6号”、“京欣1号”、“郑杂5号”、“丰收2号”、“新红宝”、“黑密无籽2号”等良种,使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延长了供应期,提高了西瓜的产量和质量。
3.蔬菜。北京市种菜历史悠久,蔬菜种质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均有种植,各县区皆有分布。传统的蔬菜栽培种类可归纳为27个科,有250多个品种,其中根菜类有萝卜、胡萝卜、甜菜、芜菁,白菜类有白菜、油菜、紫菜苔,芥菜类有芥菜、雪里蕻、大头菜,甘蓝类有花椰菜、结球甘蓝、球茎甘蓝,绿叶类有菠菜、苋菜、莴苣、芹菜、茴香、落葵,葱蒜类有韭菜、洋葱、大蒜、大葱,茄果类有番茄、茄子、辣椒,瓜类有黄瓜、南瓜、葫芦、冬瓜、丝瓜、苦瓜、酥瓜,豆类有菜豆、豇豆、扁豆、蚕豆、豌豆、毛豆,薯芋类有山药、马铃薯、芋、菊芋、姜,水生类有藕、茭白、慈菇、荸荠、菱角,多年生类有金针菜、香椿,食用菌类有双孢菇、香菇、金针菇、平菇、黑木耳、银耳,杂菜类有黄秋葵、千岁古、紫菜头、牛蒡、紫苏,等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种类和品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而推动了蔬菜育种和引种工作的不断发展,先后从国外及我国南方引进了玻璃生菜、西芹、紫叶甘蓝、樱桃小水萝卜、小圆白萝卜、绿菜花、荷兰豆等新品种,进一步丰富了北京地区蔬菜的种类和品种。京郊著名的特菜基地有小汤山、花乡、西局等乡、村。
4.其他作物。北京地区除了粮食、经济作物和蔬菜之外,还有饲料、绿肥等农作物。常见的饲料作物有鹅冠草、玉米、燕麦、大麦、苜蓿、水浮莲、水花生、浮萍、甜菜、爱国草等;绿肥作物有田菁、草木樨、柽麻、紫云英、苜蓿、箭舌豌豆、沙打旺、紫穗槐、油菜、浮萍等。

☚ 一、农作物资源   (二) 名特优产品 ☛
000012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