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项目 (一)农业项目1.华北平原农业项目。该项目是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资助中国农业部门,在华北平原地区综合治理旱、涝、碱、薄的第一个大型农业外资项目。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始于1980年。在农业部的组织下,经国内评估,将项目区定为山东三县、安徽三县和河南省商丘地区的商丘、民权、宁陵三县。1980年5—6月和10月,世行派团分别对项目进行了预评估和正式评估,11月份又派出准备团到项目区进行实地考察,1982年4月完成谈判,同年6月15日被世行董事会批准,23日签定了信贷协议,协议于10月1日正式生效。 该项目世行贷款额定为1 350万个特别提款权(合1 500万美元),实际提回特别提款权1 350万个,折1 471.54万美元,即人民币4 599.51万元,贷款期限50年(宽限期10年)。按财政部规定,还贷期限为35年(包括宽限期10年),从1992年10月1日开始偿还本金,每年手续费加本金共490万元,到2017年4月1日前全部还清。 河南省项目涉及商丘地区三县16个乡镇共41万人口,工程内容包括水利、农业、林业、农机、农电和科研培训等。项目于1982年实施,1987年结束。经过5年综合治理,增加灌溉面积20 800公顷,比项目实施前增长123%,减少盐碱地面积9 234公顷、荒地5 180公顷,分别比项目实施前减少57%和87%。增加林地面积2 950公顷,增长160%,林木覆盖率达15.5%,比项目实施前增加6.8%。通电自然村由项目实施前的440个,增加到1 123个。1987年项目区粮食总产达172 200万吨,比1982年增长48.7%,每公顷单产达2.78吨, 比1982年增长46.3%,分别比非项目区周期增长速度高13.5%和18.7%;农民人均纯收入项目实施前97元,项目实施后达250.5元,增长1.6倍。1995年项目区粮食总产达217 637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 148元,比1987年分别增长26%和3.6倍。 2.沿黄农业发展项目。该项目属“河南省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农业子项目。1988年经国家计委批准,1991年正式实施,期限6年,项目投资1 200万美元。项目区包括济源市,焦作市的孟州市、温县和武陟,新乡市的原阳、延津、封丘、长垣和卫辉,濮阳市的濮阳县、濮阳市区和清丰,开封市的开封县、尉氏、通许、杞县和兰考,商丘地区的虞城、夏邑和永城,共6个市地19个县市。项目内容包括县级种子中心和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技术培训、蔬菜塑料大棚建设等。1995年底,项目建设已基本结束,共建立中心供种站19个,充实完善项目区县级农技推广中心20个,乡级农技站80个,接受农业新技术培训人数达13万人,建蔬菜塑料大棚11 250个。 3.河南省世行贷款种子加工项目。该项目是中国世行贷款种子项目的一部分。1985年5月经省政府同意申报,经农业部考察、核定,国家批准后,签订种子项目信贷协议,于同年10月31日正式生效。项目贷款总额312.8万个SDR(特别提款权)折300万美元,其中商丘地区(含商丘县、民权县、宁陵县)贷款156.38万个SDR,折150万美元;淮阳县原种场贷款156.38万个SDR,折150万美元。内容为引进种子生产、加工、检验、储运等物资投备,建立淮阳良种繁育中心和商丘地区及商丘县、民权县、宁陵5条种子加工线。1995年底,项目已经建成,扩建和改建了一大批种子生产基础设施,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加快了种子生产、加工、检验现代化进程。5条215吨/时种子加工线年加工种子8 950吨,其中,小麦种子6 442.6吨,玉米种子2 500吨,蔬菜种子7.4吨。分别可播种小麦面积56 969公顷,每公顷可增产675公斤;可播种玉米面积83 333公顷,每公顷可增产450公斤。 ☚ 一、国际金融组织(世行贷款)项目 (二)林业项目 ☛
(一)农业项目 (一)农业项目1.中华猕猴桃低乙烯保鲜贮藏示范项目。该项目于1990年通过农业部向粮农组织申报,1993年11月获得批准并签字生效。项目属技术合作性质,编号FAO/TCP/CPR/2359,执行期限1994—1996年。截止1995年底,粮农组织无偿提供23.5万美元,在郑州建立中国第一座猕猴桃低乙烯气调库。经过两年努力,气调库已经建成,并完成安装调试投入运行。经实验,猕猴桃贮藏期达5个月,货架期20天,好果率达98.2%,气调贮藏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引黄灌淤改造中低产田项目,WFP-开封2 673项目。该项目于1982年3月向农业部申报,1983年3月被世界粮食计划署批准立项,项目编号WFP-2673。同年,该署又派出专家对项目进行了评估。1984年3月在北京签署了“项目实施计划”。4月1日正式开工,执行期三年。项目区包括开封市的开封县、兰考县和杞县的33个乡镇,涉及53.4万人口。项目建设期间,世界粮食计划署无偿援助小麦6.33万吨,食油105.4万吨,折1 447万美元。1987年3月项目竣工,同年8月中旬通过该署驻华代表处组织的检查验收。经过三年综合治理,引黄河水灌淤沙碱荒地12 666公顷,扩大井灌面积17 503公顷,改善除涝面积14 533公顷。 土地的林木覆盖率项目完成前为10%,项目竣工期已达15%。1987年项目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91 693公顷,总产达233 256.4吨,分别比基期增加14.8%和46.4%,人均占有粮食达40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25元,分别比基期增长36%和3.2倍。 3.河南信阳大别山区四县低产田综合开发项目。这是世界粮食计划署无偿援助河南省的第二个农业项目。1986年经省政府同意,通过农业部向该署申报,后由外交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共同向国务院请示,1987年5月由国务院批准,列入“七五”援粮项目计划,1989年6月向粮食计划署上报了《项目提纲》,1990年5月被该署列为备选项目,正式立项,编号为WFP-中国4355。1991年12月该署派员考察,1992年5月向该署正式上报《项目文件》,1993年4月和11月,分别通过该署的预评估和正式评估,1994年5月被罗马例会批准,同年10月24日该署与中国政府在北京签署《项目实施计划》,1995年1月1日开工,项目区包括信阳地区的光山、新县、商城和固始四县的22个乡镇,344个行政村,近60万人。执行期限5年,其间世界粮食计划署将无偿提供100 154吨粮食(小麦),价值1 658万美元。项目内容包括兴建水利工程、农田开发、植树造林、卫生改厕与饮水工程,道路建设、技术培训等六大项。目前,项目正在实施。 ☚ 二、国际农业组织项目 (二)畜牧业项目 ☛ 0000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