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作物生长期热量资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作物生长期热量资源

(一)农作物生长期热量资源

河南省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终日及其持续日数南北差异明显。日平均气温≥0℃的平均初日,豫南为2月2—10日,豫中为2月11—20日,豫北、豫西、豫东一般为2月20—25日。日平均气温≥0℃平均终日,以豫北、豫西最早,为12月8—16日,豫中、豫东地区为12月18—22日,豫南地区最迟为12月28日至1月2日。日平均气温≥0℃的平均初终期间日数,豫北地区仅290~300天,豫中平原为300~320天,豫南为320~340天。日平均气温≥0℃的平均积温大部分地区4 500~5 600℃,其中有80%保证率者为4 300~5 400℃,其分布趋势为北部少于南部、丘陵山区少于平原。豫西山区为4 400~4 700℃,豫北、豫东为5 000~5 200℃,豫中为5 200~5 400℃,豫南为5 400~5 600℃。
日平均气温≥10℃的平均初日,以豫南地区最早,在3月27—30日,豫北、豫西山区在4月7—15日,中部平原在4月1—5日。日平均气温≥10℃的平均终日,河南大部地区为11月1—12日,豫西、豫北山区最早,在10月26日左右,豫南最晚,在11月10日左右。日平均气温≥10℃的平均持续日数大部地区为210~220天,豫西山区最少,为195~200天,豫北山区较少,在205天左右,豫南地区最多,为220~230天,南北相差达40天。全省≥10℃平均积温在4 200~4 900℃之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南北相差300℃左右。豫西山区仅有3 800~4 000℃,全省以淮南和南阳盆地最多,在4 800℃以上(南阳盆地、淅川为5 152℃),其余地区为4 600~4 800℃。热量资源比较丰富,能满足一般农作物对热量条件的要求。
分析一地的越冬条件,对越冬作物和多年生果木越冬栽培界限的确定常有着重要作用,一般包括平均极端最低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等。平均极端最低气温是常用的,也是较好的鉴定越冬条件的指标,可表示一地的严寒程度。河南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为-10~-13℃,南北可相差6℃。豫北地区最低,林州达-16.7℃,豫西丘陵山区为-13~-16℃,豫东平原-12~-13℃,豫中广大平原区为-11℃;南阳盆地的淅川、邓州、西峡等地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在-10℃以上,是河南越冬作物“最安全”的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常用来描述冬季的寒冷程度。河南最冷月为1月,全省大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2~2℃,南北相差近4℃。豫北最低,一般在-2℃以下;东部平原区常受寒潮袭击,较同纬度的伊洛盆地温度偏低;淮南和南阳盆地1月平均气温都在1℃以上(淅川达2.4℃),为全省冬季最暖区;全省半数以上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冬小麦可安全越冬。极端最低气温一般表示寒冷的极限程度。河南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地区在-15~-20℃之间。由于强寒潮时有侵入,全省各地-20℃以下的最低气温均有出现,其中以豫北北部出现较为普遍;南部地区地处淮河平原,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也出现过-20℃以下的低温。1955年1月,淮河流域的固始、信阳、汝南等地极端最低气温-20~-21℃。可见全省各地均有冻害,且多出现在1月,其次为2月,12月出现的机会最少。

☚ 二、农业气候资源评价   (二)农作物生长期内降水资源 ☛
0000323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