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三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三姐 刘三姐八场歌舞剧。柳州《刘三姐》创作小组编剧。发表于《剧本》1960年第8、9期合刊。作品取材于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民间传说,写唐中宗时代壮族姑娘刘三姐在投亲途中,恰遇地主莫怀仁霸占山妹,她用山歌揭露莫家罪行。莫怀仁设计欲将刘三姐纳为小妾,妄图既封她的口,又隔断她与群众的联系。刘三姐提出对歌。莫请来三个秀才“应战”,均败阵而逃。莫又勾结官府,强行禁止对歌,追捕刘三姐。最后在群众的掩护下刘三姐到外地传歌去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聪明、机智、勇敢、乐观的刘三姐的形象,歌颂劳动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语言朴素优美,形式生动活泼,富有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和浪漫主义色彩。 ☚ 洪湖赤卫队 江姐 ☛ 刘三姐 刘三姐歌剧《刘三姐》中的人物。她是壮族民间歌手。她聪明伶俐,能歌善舞,才貌双全,且富于斗争精神。因用山歌讥讽本地财主,而被迫去西山投亲。到了西山,见财主莫怀仁要霸占茶花,她唱山歌怒斥莫怀仁,带头抗争;莫怀仁企图把她变成“笼中鸟”,她又用“对歌”的方式揭穿莫的罪恶用心;莫勾结官府实行禁歌,她更是摆下“歌阵”,予以还击。她对爱情忠贞不贰,与阿牛相恋,情深意笃。最后在群众的歌声掩护下与阿牛离开西山,去四海传歌。刘三姐见义勇为,不畏强暴,敢于同邪恶势力做斗争,是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智慧的化身。 ☚ 武则天 韩英 ☛ 刘三姐 刘三姐又称刘三妹,或称刘三姑、刘三娘、刘三太、刘三𡛕。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广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的壮、汉、苗、瑶、仫佬等族人民群众都尊她为本民族的歌祖、歌师或歌王。相传她是唐代人。关于她的出生时间、地点,以及她的族别等,众说纷纭。她很可能是中国南方一些民族共同塑造的一个民间文学艺术形象,历史上不一定有生活原型。其传说自南宋以后屡见于古籍,口承的作品尤为丰富。广西好些地方都有她的塑像或其他纪念物,最著名的是柳州鱼峰山。 ☚ 罗牧阿智 公颇 ☛ 刘三姐 刘三姐壮族民间传说集。肖甘牛、肖丁山记。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5月出版。1.4万字,24页,共收2篇传说。 ☚ 一棵石榴树的国王 打县官 ☛ 刘三姐 刘三姐壮族民间故事《刘三姐》中的主人公。刘三姐是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她的歌声传遍四方。她不仅歌唱得好,人也非常美丽。贪心的财主莫怀仁要把这朵花摘回家去,被刘三姐用歌声痛骂一顿,表明了自己不爱富贵和坏人的立场。她在对歌中爱上了勤劳忠厚的李示田,财主莫怀仁百般阻挠,可是正直而敢于斗争的刘三姐勇敢地向封建势力挑战,仍然与李示田这山唱歌那山应。莫怀仁娶不到刘三姐便欲害死她,可是刘三姐并没有死,她以牙还牙,反将财主莫怀仁送到阴曹地府。从此他与李示田离开家乡,四处唱歌,用歌声同地主老财做斗争。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刘三姐美丽、正直、聪明、机智、富于斗争精神的形象,表现了她热爱劳动,不为钱财所惑,不为权势所屈的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 ☚ 刘梅 刘兰芝 ☛ 刘三姐 刘三姐壮族民间故事。流传在广西桂西、桂北一带。刘三姐是壮族民间女歌手,她的故事流传很广,宜山县下视河边中枧村还有她的老家。传说刘三姐是黄莺转世,因此刚学讲话就会唱山歌。成年后不仅歌唱得好,人也美丽。她无论走到哪里周围都有一群小伙子。中秋节远近的青年歌手都来和她赛歌,她唱了三天三夜,终于把小伙子们赛输了。邻村小伙子李示田主动向刘三姐学歌,财主莫怀仁要娶她做小老婆。可是刘三姐不爱坏人不爱财,反而将莫怀仁臭骂了一顿。从此莫怀仁处处迫害刘三姐,阻止她与李示田来往。聪明的刘三姐敢做敢为仍然与李示田对歌,并将莫怀仁骗入山洞砸死,使狠毒的财主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后来她与李示田到处唱歌,成了歌仙。人们为纪念这一对男女歌手,在桂林城外的七星岩上塑了两个石像。见《壮族民间故事选》。 ☚ 刘梅 刘七杀狗 ☛ 青年人 青年人青(知~;社~) 另见:青年 年青 活力 ☚ 年轻人 少年人 ☛ 刘三姐 《刘三姐》根据广泛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的民间传说改编的彩色艺术影片。描写古代壮家民间歌手刘三姐,随胞兄刘二乘舟投亲,路遇财主莫怀仁的管家欺压乡民,三姐唱山歌驱走管家,救出渔民阿牛之妹。莫怀仁见刘三姐貌美善歌,欲纳为妾。遣媒说亲,刘三姐以莫家对歌得胜为允婚条件。莫怀仁觅来陶、李、罗三个秀才,请他们与三姐对歌,为三姐所败。莫怀仁以有伤风化,竟勾结官府禁歌。三姐布歌阵抗禁,最后奋身坠岩,骑鱼升天。刘三姐的传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过壮族人民不断加工、丰富,故事情节由简到繁,日臻完善。深受人们喜爱的《刘三姐》搬上歌剧舞台和银幕后,刘三姐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影片中饰演刘三姐的演员黄婉秋,荣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演员奖。 ☚ 阿诗玛 李双双 ☛ 刘三姐电影歌剧艺术片,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编剧:乔羽;导演:苏里;摄影:郭振铤、尹志;美工:童景文、张起旺;作曲:雷振邦;主要演员:黄婉秋、刘世龙等。故事梗概:这是广西壮族歌乡广为流传的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歌手刘三姐为财主所害、沿江飘流。一个老渔夫收留了她。三姐和姑娘们每天上山采茶、唱歌。恶霸地主莫怀仁霸占了茶山,三姐鼓舞乡亲们拔了禁止上山采茶的牌子,并且用歌声表达了对财主的蔑视。莫怀仁又提出禁歌。三姐和乡亲们对莫家说,可以通过对歌一较胜负,如果莫家一方取胜即可禁歌。结果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轻而易举地战胜了莫家请来的几个酸秀才。莫怀仁老羞成怒,把三姐抢到家中。虽百般威胁利诱、三姐坚贞不屈。老渔夫之子阿牛深夜入府救走三姐,并在乡亲们帮助下逃出魔掌。三姐和阿牛哥用歌声倾诉了真挚的爱情。为压制群众的反抗,官府下令禁歌,三姐和乡亲们用更加嘹亮的歌声作出了回答。四方乡亲都慕名而来与三姐会歌,邀请三姐前去传歌。在1963年“百花奖”评选中,该片摄影郭镇铤、尹志获最佳摄影奖; 作曲雷振邦获最佳电影音乐奖;美工童景文、张起旺获最佳电影美工奖。 刘三姐民间传说人物。主要流传于广西的壮、汉、苗、瑶、仫佬等民族群众中。又称“刘三妹”等。刘三姐的传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至明清以来,其传说与歌谣更多见于文献记载。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及歌谣非常丰富,异文亦甚多。据传刘三姐为唐代壮族农家女,年幼聪颖过人,被目为“女神”。十二岁能通经传,指物索歌,开口立就,自编自唱,歌如泉涌,优美动人,不失音律,有“歌仙”之誉。十五岁聘于林氏,唐开元十年(722)为抗拒林氏逼婚,与情人张伟望出奔,不知所终。民间多以为双双成仙而去。广西宜山壮族传说,刘三姐家住宜山中枧村,以砍柴为生。善歌,陶、李、罗三个秀才与她对歌,皆败。其兄阻其外出唱歌,要她用手掌把石头煎软,她做到了。她每天攀葡萄藤上山唱歌,其兄抽刀砍断藤,但藤又很快接在根上。后来其兄以铜盆把藤与根隔开,刘三姐掉进枧河,葡萄藤又编成圆圈,将三姐漂流到柳州鲤鱼岩,三姐骑鲤鱼飞去。解放后在柳州鲤鱼岩立有刘三姐塑像一尊。广西彩调剧情梗概是:刘三姐遭财主暗算,坠入柳江,为老渔翁及其子小牛所救。财主莫怀仁欲娶三姐为妾,三姐坚决反抗,莫买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与小牛乘船飘然而去。粤剧等剧种亦有此剧,情节略异。50年代末,刘三姐的传说被改编拍摄为彩色故事片,搬上银幕。片名《刘三姐》。 刘三姐又名刘三妹。相传为唐代壮族农家女。壮族民歌手。被誉称“歌仙”。年幼聪明敏达,时人呼为“女神”。十二岁能通经传,尤喜讴歌,父老奇之, 偶指一物索歌,顷刻立就,不失音律。能出口成章,自编自唱,歌词优美动人,感情充沛,善于托物取喻,寓情于景,有声有色。《浔州府志》传载其一首云: “入山忽见藤缠树,出山又见树缠藤,树生藤生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亦缠。”和歌者终日盈门, 无一胜者。十五岁时,聘于林氏。开元十年(722),为抗拒林氏逼婚而与情人张伟望出奔,不知所终。民间传说已双双成仙而去。解放后,改编成歌舞剧,彩色故事片和民间故事,公诸于世。 《刘三姐》歌剧。1960年柳州《刘三姐》剧本创作小组根据广西传统彩调剧和民间传说改编。歌剧《刘三姐》共8场,故事是讲:古代,刘三姐与哥哥以唱山歌著称,她爱憎鲜明、同情贫苦人。刘三姐借山歌为武器,与财主和其帮凶展开斗争。后刘三姐奋身坠崖,骑鱼升天。20世纪60年代,拍成电影。 刘三姐 118 刘三姐彩调剧目,作者牛秀、邓几平、黄勇刹、曾昭文。剧情取材于壮族民间传说。壮家民间歌手刘三姐随胞兄刘二乘舟投亲,路遇财主莫怀仁的管家欺压乡民,三姐驱走管家,救出渔民小牛之妹。莫怀仁凯觎三姐欲娶之为妾。三姐答复说,莫府对歌得胜方能成婚。莫怀仁遂以重金聘请陶、李、罗三秀才与三姐对歌,但遭到惨败。莫怀仁勾结官府禁歌,三姐布歌阵抗禁,奋身坠岩,骑鱼升天。剧本讴歌了刘三姐的反抗性格和斗争智慧。全剧以山歌贯串始终,再现了古代壮族人民“乐歌相语”的生活习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宝莲灯 祥林嫂 ☛ 刘三姐 《刘三姐》又称《刘三妹》,是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流传极广的民间口头文学,流传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刘三姐》叙述的是壮家一位农村姑娘,人称 “刘三姐”,她美丽大方,勤劳勇敢,朴实聪慧,有出色的唱歌才能,与人赛歌,可以连续唱数日不止,没有人能与之匹敌,因此,刘三姐被尊为歌仙。她常以山歌歌颂美好的爱情,赞美劳动的快乐和生活的情趣,无情地揭露地主老财的残暴与贪婪的本性,辛辣地嘲笑和讽刺统治者的愚蠢和无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反抗精神。南宋王象所著 《舆地纪胜》中,始将《刘三姐》的传说记诸于文字,这大概是《刘三姐》最早的文字版本。至明末清初时,有关刘三姐故事的记录才多了起来。这些版本的《刘三姐》,多失之于词藻浮华,不如民间口头流传的生动、形象、朴实。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关刘三姐的传说、歌谣等曾被进一步搜集、整理和改编,并创作成为歌剧和电影。在整理改编过程中,克服了各种版本的不足之处。《刘三姐》的歌剧和电影在全国影响很大,成为我国当代电影和歌剧的经典之作。 ☚ 三、民间文学 格萨尔王传 ☛ 刘三姐歌剧。柳州市创编组1963年根据流传在广西、贵州、湖南、江西、云南等地“歌仙刘三姐”的故事重新创作、改编而成。传说刘三姐是1000多年前唐中宗时人,能歌善舞,才智过人。剧作舍弃了传说中的糟粕,撷取了含有揭示阶级压迫的素材,表现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对封建统治的强烈反抗。是少数民族戏剧文学中的瑰宝。 刘三姐 刘三姐人物传说。流传于广西宜山、柳州一带。萧甘牛整理,载《新观察》1956年第9期。故事述说刘三姐聪明美丽,能歌善唱。财主莫仁怀想娶她为妾,遭拒绝后,便请来三位能歌的水客,企图唱败三姐。三位水客撑船来时,先遇着在河边洗衣的三姐之“妹”,听她所唱的已够历害,估计对三姐将更难对付,便不赛而溜走。莫仁怀又强行禁歌,但始终禁不住,于是恼羞成怒,阴谋暗害三姐。三姐巧扮成乞妇来告诉莫仁怀,说三姐又在岩洞里唱歌,并领着他去看。当莫走进洞口时,三姐用拐杖在洞口边一敲,洞口立即关闭起来把他夹死。后来三姐和一青年又到柳州鱼峰山、桂林七星岩去唱歌。最后两人化作一对黄莺飞上天。这个故事,优美生动,是建国以后对刘三姐传说最先整理发表的一篇。又一说是刘三姐聪明美丽、勤劳、善歌,远近闻名。她与同村卖柴的歌手李小牛相爱。财主莫海仁以触犯礼教之名,把他俩捆绑丢下河里。李被淹死,三姐漂到柳州,被老渔人救起,并收为义女。后她在柳州又唱出了名。莫海仁请来三个歌手与三姐赛歌,大败而归。莫恼羞成怒,派打手把三姐捆绑装进猪笼,沉入河底。三姐死后,人们在其坟前供祭两条大鲤鱼。祭间坟墓裂开,三姐跳出来骑着一条鲤鱼上了天;另一条鲤鱼变成了“鱼峰山”。这个故事把现实和神话结合起来,有自己的特色。 ☚ 刘三姐的传说 刘三妹 ☛ 刘三姐 刘三姐八场歌舞剧。柳州市《刘三姐》剧本创作组创编,广西壮族自治区《刘三姐》会演大会改编。1960年广西歌舞团于南宁市首演,继而在广西掀起《刘三姐》热,各地市县普遍演出。这部歌舞剧根据壮族优美的民间传说改编而成。刘三姐善唱山歌,用歌声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理想,因遭迫害而离乡背井。在异乡,地主莫海仁为使刘三姐就范,用重金聘来三个秀才与她对歌,都遭惨败;于是勾结官府下令禁歌,捉拿三姐。刘三姐在众乡亲支持下利用三月歌节,使莫海仁和官兵陷入歌阵的汪洋大海之中,狼狈不堪,大败而逃。歌剧《刘三姐》享誉海内外,成为壮族艺术的一种象征。 ☚ 民族戏曲(第一集) 蛇郎 ☛ 刘三姐 刘三姐彩色故事片。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编剧乔羽。导演苏里。作曲雷振邦。摄影郭镇铤、尹志。主演黄婉秋、刘世龙等。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她以自己的山歌鼓舞群众向封建地主恶霸作斗争。表达了广大劳苦群众的理想、愿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 一幅壮锦 主课 ☛ 刘三姐 刘三姐舞台艺术片。广西电影制片厂1978年出品。柳州《刘三姐》剧本创作小组编剧。导演吴永刚、陈正鸿。摄影曹威业、戴启明。制片张本烈、王大鹏。主演傅锦华、张青等。内容参见同名彩色电影故事片。 ☚ 拔哥的故事 幽谷恋歌 ☛ 刘三姐liu san jieThird Sister Liu(a folk songs singer of Guangxi) 《刘三姐》liu san jieThird Sister Liu→邓昌伶 (Liu Changling) 刘三姐705—?亦称刘三妹。唐代著名壮族民间歌手。广西贵县人。相传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父母早丧,随胞兄长大,自幼聪敏,“七岁即好笔墨”,13岁便“能通经传”,尤善讴歌,出口成章,优美动人,被当地群众誉为“歌仙”。为人乐观豪迈,性格刚毅倔强,她所编唱的歌,热情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追求幸福的爱情,无情地揭露和嘲笑封建统治者及土豪劣绅的丑恶咀脸,深受群众喜爱。后为反抗财主逼婚与情人张伟出走,不知所终。至今壮族地区还广为流传着有关她的许多动人的故事,一些已被编成剧,并拍有电影《刘三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