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竊意:羞惡之心,人皆有之。凡人之情,夫孰無恥?即可為改過遷善之機、克凡進賢之資,故承上衆人之不著不察而言‘不可以無恥’。‘不可’字固有合然不可不之意,亦有固然不可没之意。然而必戒又到‘無恥之恥’者,蓋羞惡因情,學苦難足,則在凡人尚庶有知恥可為之關,而乃或有意見自足之人以非為是,不知為知,鹵莽蕩裂,而恬不知恥,則反不如庸常未鑿傷之人者有之。然則不能自恥之恥,更當有甚。凡吾輩人必到自視快足、無所歉然之地,必以此願省焉,則可以知恥而庶免無恥之恥矣。不然彼必既自無恥,恰似個初無羞惡之人,寧有是理意見之誤人一至此乎?此孟子所以必為警及,而上章下朱子所憂底不曾去行便要説著,不曾去習便要説察之流,皆是也。此輩舉不能以無恥為恥,吾將見其終不能免恥矣。發恥及此,可謂無細之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