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 下二 章】
‘文王十尺’節
竊意:曹交此問,雖若為愁不勝之辭,然其實隱然有反詰人皆堯舜之意。彼本就身體上看聖人,固已昧失其實矣。渠意以為長似聖人,宜乎其得幾及聖,而令乃反勞充養,只增穀粟而已,則信乎似聖人者亦無得及之道,況其他乎?玩其語意,專出牢拒不為之見,而從為之辭者也。故下文孟子以‘奚有於是’直黜其見,而繼以為之一字開示大意,然後人之為人,亦可得以明矣。
‘徐行後長’節
竊意:此本為言孝弟而發,而只言弟者,為孝弟一理也。本將言弟,而只言徐行、疾行者,為弟順之道莫不從此推則也,所以約言之不為不備。且獨以是為言者上,以顧‘奚有於是’之意。夫身長者利於疾行,而今反徐行以為弟,則必知九尺四寸之顧無益於為道,而按脚徐進,又曾是何人所不能哉?此等義理,不待强解,須自見之。
‘堯舜之道’節
李都梁曰:‘人都把堯舜看大了,把孝弟卻看小了。惟看大了堯舜,故以堯舜為不可為;惟看小了孝弟,故忽以為庸近而不肯為。故孟子就疾行徐行之間而指點之,曰:堯舜之道,亦不外此孝弟而已矣。孝弟不難為,則堯舜亦不難為矣。’竊意:此句語,本不是論斷堯舜,只是見孝弟之是所以為堯舜之道而已。言道不過如此樣行去以為本要,則堯舜之大亦無他焉爾,亦不是謂堯舜只有這般樣徐行等事云爾。○此一句又以申顧‘可以為堯舜’之意,而猶慮聽之者還疑疾徐等不足盡堯舜之道,故下文復申服言行,以極言之。
有餘師
趙注:‘有餘師,言師不少也。’退録曰:‘道者,何也?即上孟子所告者是爾。言若因吾言而求之,則已自有優足之師也。’竊意:餘字以優足意看,語更妥貼。有餘師,恐不是人盡吾師之謂,亦不是以己心為師之謂。
退録曰:‘約言堯舜之道而曰“孝弟”,略説孝弟之行而曰“徐行”,言孝弟而堯舜之道無不舉,言徐行而凡人之材無不能。對交輩言語意當然,而先儒多有過解,輒以徐行當盡孝弟看,而從謂孝弟盡不得堯舜之道,只坐見孝未透而看道字不真爾。從此孟子所以即小括大、引發庸愚底活語法、真道理晦矣。’
竊意:此章言以徐行後長之心,慎察到服言行上,無非是者,則是可謂孝弟之極而堯舜已矣。故即此愛親敬長之固有者,而有聖人可為之本焉。可見聖門之禮,果乎至纖至悉,大無窮際,而莫非吾因本道理,則不可自忽也。其暗開上章微意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