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囂囂
竊意:注‘自得無欲之貌’,因上‘樂其道而忘人之勢’説。自得,樂道也;無欲,忘勢也。囂囂字内具有此意。李都梁曰:‘所以囂囂者,自立於知不知之先,故能不隨知不知而變。玩兩亦字方見。’
‘尊德樂義’節
李都梁曰:‘句踐問“如何[2]斯可以囂囂”,便是問所以能囂囂之本領。曰“尊德樂義,可以囂囂”,是言其平日能自尊我之德,自樂我之義,如此則有可以囂囂之具矣,而當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矣。’竊意:所謂德與義,本不當外事為而論底,則其另説平日之本領者,已覺生割。孟子之意,只是説囂囂之不可强,而能有此個實,則自能囂囂,而不貳於知不知。明不是計較到知不知而然,亦不是有意為囂囂而然。故下文有許大需用,而無入不自得,無處不立,則施功見無限活潑浩蕩田地矣。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竊意:德、義、道,一也。而德字總以得於己處言,義言所守之操,道言所學之術。
竊意:士之必囂囂自樂,以為高蹈北遊之道者,專在志尚上論。故此言古人,以見為士之樣。而必以得志不得志言其志不得而亦未嘗為失者,以其為志也原自是自得無欲之志也。
竊意:窮達進退,無往不得,其實可謂體所性之量,而盡其心之準者矣。若是能變以陰陽,運以四時,育天地而曠宇宙,窮達進退,特其大略耳,呼吸動作,無非是者,則其平日所謂居廣居、行大路,其為遊也孰如哉?固不啻强妍媸於顔貌,仰得失於他人,去冶遊輩無幾者矣。孟子因句踐之好遊而為之語遊焉,是正謂遊必真者,即之可見得聖門之真矣,慎勿謂因一時有為之發而有所忽焉。○顧麟士曰:‘此章大意,須顧一遊字。’張南軒曰:‘句踐,循名而外求者。孟子使求之吾身而已。’竊意:求吾之一身,而其優遊境地溢於守宙,亦可見吾身之所以為吾身者矣。凡世循名外求者,奚特句踐?平生好遊,而竟未有一出於此遊者,何哉?然而句踐之□聞此義者,亦以有好遊善端耳。到于今好遊者亦鮮,所以孟子之訓無人體解,而只成空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