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2_254第十二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2_254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王觀濤曰:‘二怨字即指被勞、被殺之人。其曰“雖死不怨殺者”,亦自其必死之時言之。’竊意:不必以必死而未死際言,若死有冥冤,人有稱冤,則皆算為死者之怨。故‘不怨殺者’,只是言心公理當、無可稱冤之謂也。
史静庵曰:‘佚道、生道,只以心言,注所謂“本欲佚之”、“本欲生之”是也。若以一勞永逸為佚道,殺一人以生千萬人為生道,則勞邊説得去,死邊説不去,蓋所生之人非即所殺之人故也。’竊意:苟是生道,則豈以一己之死,得怨千萬之生乎?然則史氏所謂説不去者,亦有未達矣。此章必心與理備説講,然後見勞不怨、死不怨真境。李都梁曰:‘兩以字是心,佚道、生道是理。若但恃我有佚之、生之之心,而無當使、當殺之道,則使之、殺之亦何以得其不怨?’竊意:大抵君子之於民,既有欲佚、欲生之心,必非不得已不勞、不殺,此之謂必當其道也。其使之、殺之也,又豈無不忍之心?既有不忍之心,必不見永逸生衆之勢則不使不殺,此之謂使而不勞,殺而不殺。心公之盡,理當之盡爾。若徒恃欲逸、欲生之心,而使之、殺之或有不當;或徒視當使、當殺之理,而其方使、方殺也,又無不忍之心;或徒有不忍之心,而實無益於永逸生衆之關,則其不能致無怨也一般。故孟子論到此勞不怨、殺不怨上,可以見仁心、善政、功化之極境,及明理、察幾、運造之妙奥耳。則此何等精切境地,而只作閑講論便罷乎?其必使民、殺民並列為次者,蓋人情之所大惡莫甚於勞,而到極於殺,則其勞且不怨上,已見其民信實界;而直到殺不怨上,尤見其同天道矣。不止曰‘不怨’而更曰‘不怨殺者’者,不能指的其所殺之辭也。夫殺一人也,必與天下共,是以天下之心為心也;必為天下斷以義,是以天下之理為理也;必示天下以知禁之關,是以天下之幾為幾也。何事不然?而直到于殺,尤致謹焉。則設使死者冥頑强求致怨之所而必不可得,所以為仁之至也。故退録曰:‘譬如地之設廣,民何怨勞?天之隕霜,民何怨殺?’

☚ 12_253第十一章   12_255第十三章 ☛
000029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