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2_207第二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2_207第二章

【第二章】

‘無分東西’節
退録曰:‘告子稍變戕賊之非,以為因性施為之論,且似説得;但以東西之無分為不必於為善之譬者,不可。當以此求其失。’
‘無分於東西’節
竊意:此節第三‘下’字,當合‘就’、‘下’兩字義看,去聲讀。○王觀濤曰:‘“人性之善也”四句似疊,蓋下二句決上二句之意。“無有不”三字是決辭,不重同意。’竊意:上汎言性善之猶水下,而下乃言其同然。於同然上,正破告子‘亦可為不善’之謬,到此其語意方周。若只作決辭,則反疊而無味矣。
告子以為決者,人為也。人為則非性,故以水之待決證無善無不善,以水之隨決證可善亦可不善。然所以説不善之可為者,正欲説善之不必可為也,其終末意趣只在性本無善無不善之見耳。其無不善之見,故自不非。而及到無善之見,正其弊關人道處也。孟子知其然,故以‘上下’字代他‘東西’字,然後順逆之分方見;以‘搏激’字代他‘決諸’字,然後人為之强方著。夫水之就下也,亦何嘗不待為而致乎?但為下則順,而為上則逆。順處見性,而逆處非性。顧何以可否未定底東西之決,比夫人之順逆明晢底善不善為得乎?且以如水就下不待强能底事件,混之於如搏如激底事件,而同歸之人為之强者,斷知不可。若是,則彼亦何嘗以為不善之當為哉?然而亦應以善為非本而不為矣,此正其義外之見,所以終不能察識吾性天上固有底率以為道,而隨意安排,自立門户矣,異端也,曲學也,無所不至爾。則倒惡在不為不善之實,而自免於為惡乎?所以孟子為百世認性擇道者辨别此明也。然而猶有不信者,反或變其説而從其意,遂使告子見解復熾於世,其亦不思之甚也。吕晩村曰:‘水非可以指性,水之必下者其性也;人非可以指性,人之必善者其性也。若但以水言,以人言,則湍焉而已,生焉而已,豈後誠其為性哉?故告子本領只在“生之謂性”一句。不看水之流而便論其性,不看人之情而便論其性,其病只在此。陽明謂“能視聽言動的,這便是性”,即是此意。不知只説個“能視聽言動的”,這正是無分於東西之水也。故其宗旨亦只在“無善無惡心之體”一句。若聖人之所謂性,則必視之明,聽之聰,言之入,動之肅,乃所謂水之必下,人之性也。’竊意:之見果是同一謬妄,而後之要説性善者,又必過為推説,有若生來已聖,不勞問學之勤者,然則其謬反甚。彼則寒天下為善之心,此則開天下猖狂之習;彼則其源也觕,此則其源也附。至於陽明,則總此兩弊而兼有之矣。誦法朱子者,切不可幸其近而恕其説也。盍觀夫孟子之言,其不曰‘乃若其情,可以為善’而已乎?

☚ 12_206第一章   12_208第三章 ☛
0000294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