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2_233第二十八 下八 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2_233第二十八 下八 章

【第二十八 下八 章】

首節
竊意,此節語意如云:不教民而戰,敗固殃民,勝亦未嘗非殃民,所以終言其不可也。然則上下文只是一語反覆。而論者以為‘不教’節是以利害論不可伐,‘一戰’節是以是非論不可伐。此説殊謬。夫殃民者有何是處,而謂但以利害論,不論是非乎?且以‘一戰’節為其專論是非者,終亦是有利南陽之見者也。若是,何以見得到聖門意思?夫戰必殺人者,千古之通轍也,有誰不知戰為殃民之事乎?知其為殃民而然且不自已得者,以其見利也。蓋南陽者,總舉岱山之南矣,一戰而有之,豈不是利之大者耶?殊不知方其勝也,不殺己師,則必多殺人師,已是不可;況又其既勝也,狃於僥倖,則我師雖不殺於今日,必後日之喪師無窮矣。故此章下文所以極論貪土地之失,以原殃民之故,與他處將論殺人盈城、殺人盈野而必自聚斂上説起者同一本意也,上下節如何分説為得?講此章而以殃民與過制分條説者,舉不必從。李都梁以‘一戰’節為轉一步説,亦自混在。
分利害是非之説,及殃民過制分條之非,已論及矣。都梁譏其憒憒者,是矣。而玩其所自為説,猶未脱分條謬臼,則猶是憒憒,盍求見此章一統義理乎?大抵明告子以下,必自先王制地上説下者,為若地無限制,則必起争端,不殺人不止,故必也自此而嚴其防。天子在自取之地,而不侈於限制之外;二公有莫大之功,而亦不侈於限制之外。古聖人自身立則上,可見在必損之勢,而亦見徒取不為之心矣。必若是者,本為其或萌勝心,或起争端,則恐必到不殺人不止也。此見戰國以後之驗,蓋先王已燭之明矣。夫以為徒取何傷而取之者,利心也。苟緣利心,限制一輕,則或託一勞永逸之義,或創失小獲大之論,計出不殺以得之便者,從為少殺何妨之見,即到大殺無餘而不知止,此梁惠所以不仁若彼也。慮或到此,先王所以欲所不及者,是土地也,而今乃以此取必於殺人者,抑獨何哉?此一句總結明告子以下,以釋首節殃民必不可之意。其一統語意自是如此,何等明切鄭重,而諸家之分破乃爾。
今之大夫所以逢迎君惡亦多端,而其中自以為能不可詰破者,有富國强兵之説焉。此章先示大意,而下章復詳説之。

☚ 12_232第二十七 下七 章   12_234第二十九 下九 章 ☛
000029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