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伊朗巴布教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伊朗巴布教起义 伊朗巴布教起义Yilang Babujiao qiyi1848-1852年伊朗人民反封反殖大起义。起义发生前,伊朗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1804-1813年和1826-1828年,沙俄先后两次战胜伊朗,强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吉利斯坦条约》和《土库曼条约》,攫取了大片土地和大量赔款,并享有领事裁判权,入口关税仅征收5%等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特权。英、法、奥等也援例强迫伊朗签约。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统治腐朽没落,租税日益苛酷,饥馑、鼠疫、霍乱等频仍发生,数以百万计的人丧生。与官方伊斯兰教派什叶派相对立的新教派——巴布教勃然兴起。巴布教的创始人是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他自称巴布(阿拉伯语“门”的意思),意即人民盼望已久的马赫迪(救世主)的意志将通过他这个“门”而向人民传谕。他极力反对封建的暴政和外国资本家的剥削,宣称救世主将要降临,人人平等的“正义王国”也将建立,受到了人民的欢迎。尽管巴布不主张暴力,推崇改良,但统治者还是在1847年逮捕了他。巴布的教义逐渐被其他领导人发展为以暴力建立“幸福王国”的激进主张。1848年10月,穆罕默德·阿里趁国王病死之机,在巴尔福鲁什领导700名巴布教徒起义。起义军在市郊的塞克·塔别尔西陵墓建立了基地并多次打败王军。后在王军的欺骗之下投降,随即被全部屠杀。1850年2月,巴布教徒又在赞兼发动了起义,宣布建立“正义王国”,坚持半年之后又被王军以同样的手段所镇压。同年6月和7月,亚兹德、尼里兹还分别爆发了起义,起义有席卷全国之势。国王为控制局面而下令处死了狱中的巴布。到1851年,大规模的巴布教起义逐渐被平息,教徒们开始转入隐蔽的恐怖活动。次年,巴布教教徒刺杀国王未遂,激起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大规模捕杀巴布教徒 起义至此完全失败。由于伊朗已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伊朗封建王朝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代理人, 因此, 反对封建王朝的巴布教起义客观上也具有反抗外国殖民主义的意义。 ☚ 爪哇人民起义 印度国大党 ☛ 伊朗巴布教起义 伊朗巴布教起义Yilang babujiao qiyi1848—1852年伊朗人民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起义。19世纪中叶,伊朗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俄、英、法、奥等国相继与伊朗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大量特权。封建统治腐朽没落,横征暴敛。人们的不满以宗教形式表现出来。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创立与官方伊斯兰教派什叶派对立的新教派巴布教,自称巴布。巴布是阿拉伯语“门”的意思,意即人们渴望的救世主马赫迪将他的意志通过此门传谕给人们。巴布抨击封建暴政,预言救世主将要降临,人人平等的“正义王国”也将建立。统治者迫害巴布教,1847年逮捕了巴布。但巴布教被越来越多的下层群众接受,提出以暴力废除封建特权和私有制、财产公有、建立“幸福王国”的激进主张。1848年10月,穆罕默德·阿里·巴尔福鲁什趁国王病死之机,领导700名巴布教徒起义,在塞克·塔别尔西陵墓建立基地,多次击退王军。后受国王欺骗停止抵抗,随即全部被杀害。1850年5月,15 000名巴布教徒在赞兼发动起义,建立“正义王国”,坚持半年之久。此时,巴布教徒已达10余万之多,起义有席卷全国之势。国王为控制局面处死在狱中的巴布。1851年后,大规模的巴布教起义逐渐平息,教徒们转入隐蔽的恐怖活动。1852年7月,巴布教教徒刺杀国王未遂,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大规模逮捕屠杀巴布教徒。至此起义完全失败。巴布教起义是在宗教旗帜下反对已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代理人的伊朗封建王朝,因此,客观上也具有反抗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性质。 ☚ 爪哇人民起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