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与布局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要以确保粮食稳定增长为原则,以大力发展糖料蔗、亚热带经济作物为突破口,以优化产品结构和开发名特优产品为启动,加速区域优势产业(产品)的形成。到2000年粮食与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调整到70:30。
粮食。粮食生产要与市场对粮食刚性增长和优质多样化需求相适应,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良品质,增加总产,确保粮食占用耕地面积稳定在190万—194万公顷,粮食耕地复种指数提高到200%以上,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67万公顷以上,重点发展优质稻,增加品种,适当增加饲料粮生产,逐步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三元结构转变。
经济作物。广西经济作物以甘蔗、亚热带名特优水果、蔬菜、烤烟、茶叶等为主。要加快发展原料蔗生产,为广西的支柱产业制糖业提供充裕的原料,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产与扩大面积并重,到2000年甘蔗种植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50%。要选择具有广西特色和季节优势的丰产、稳产、优质、高创汇的亚热带水果品种,增大名特优水果的比例,到“九五”期末,沙田柚、荔枝、龙眼、芒果、银杏、香蕉、菠萝七大名特优水果的产量占水果总产量的80%。
全自治区种植业的总体布局:粮食要在各区域内部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巩固提高桂北产粮区,重点扶持桂中、桂东南产粮区,有效增加粮食商品量;适当扶持发展桂西北产粮区,提高粮食自给率;在巩固完善“八五”建立的18个商品粮基地县基础上,力争“九五”再发展12—14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使其提供的商品粮达到全自治区商品粮总量的60%以上。甘蔗,继续推进糖料蔗生产向桂中转移,推进糖料蔗生产向宜蔗旱坡地资源丰富,又适糖蔗发展的桂西、桂西北贫困地区转移,按照“稳定桂东南、加强中西部”的布局要求,重点发展南宁、柳州、百色等地区的市县,使之成为广西重要的糖料基地。规划建设45个糖料基地县,形成稳定地提供3 000万吨糖料蔗的生产基地。要根据资源优势发展名特优水果,桂东南、桂南地区以荔枝,龙眼为主,右江河谷要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桂北、桂西北要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银杏生产基地。蔬菜,要有计划地发展冬菜生产基地,城郊重点抓好“菜篮子工程”。逐步建立起区域性主导产业结构模式,根据资源优势和经济特点,走一乡一品、一县一色的路子,形成各有重点,各具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生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