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育苗propagation of fruit plants繁殖、培育优质果树苗木的技术, 也是研究果树苗木繁殖原理、繁殖技术和培育苗木的一种方法。苗木是果树栽培的基础, 苗木质量的优劣, 对果树的栽植成活、生长、结果、产品品质以及抗逆能力等都有很大影响。培育纯正、生长健壮、根系发达, 无检疫对象(见种苗检疫)及其他病虫害的接穗品种和砧木的优良苗木, 是果树育苗的最终目标。 发展概况 苗木的培育是随着果树被驯化栽培而产生的。石器时代人类采食野果而将种子丢弃在居留地附近,无意中进行了播种,长出实生果苗。利用种子就地播种直接长成的果苗称为坐地苗。这种方式延续了相当长时间,至今在一些地方仍有沿用(见露地育苗)。当人们认识到大多数果树实生苗无法保持母株的优良特征、特性后, 各种无性繁殖方法如分株、压条、扦插以及嫁接等就逐步应用于果苗的培育。随着果树栽培走向企业化, 苗木需求量的不断增长, 促进了专业苗圃的产生。反过来又促进了育苗技术的发展。果树育苗技术的发展虽然比一般农作物要晚几千年, 但因果树种类多, 不同种的果树育苗方法各有特色; 且果苗经济价值较高, 所以育苗技术的发展速度和研究深度领先于一般农作物。 中国培育果树苗木的历史悠久。各种古农书中,除了实生繁殖外, 还提到应用分株、压条和扦插等方法。《四民月令》上就有三月进行树木压条的记载, 说明东汉以前已经应用了压条繁殖技术。而被世界各国称为中国压条法的空中压条技术,北宋末年(13世纪初)已在亚热带果树中应用。嫁接技术在中国开始很早, 可能始于秦汉公元1世纪《氾胜之书》 中已提到瓠的靠接, 但果树无确切文字记载。到6世纪北魏时,《齐民要术》对中国果树嫁接技术始作详细记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接穗、砧木的选择、嫁接方法、嫁接时期等都有详细论述。到了元代, 嫁接技术已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对砧、穗两者相互影响已有了进一步认识, 扩大了应用范围。在桃、杏、梅、柿、林檎、柑橘、杨梅、枇杷等树种上都实行了嫁接繁殖。20世纪50年代后, 中国广泛进行了果树砧木资源调查和群众育苗经验的总结, 制定了苹果等苗木出圃规格, 使现代苗木培育制度初具规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果树育苗技术也不断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扦插基质的应用, 间歇喷雾装置(见雾育苗)、农用塑料薄膜的出现, 改善了扦插生根育苗的条件。近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应用于果树育苗, 并已取得一定成效。所谓微体繁殖(micropropagation)(见组织培养繁殖)不但提高了苗木繁殖速度和质量, 还可以培育出无病毒苗木, 并有助于解决果树繁殖中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难关, 导致了果树传统育苗技术的变革。果树育苗成为一项企业化技术。 苗圃 是提供优良苗木的场所, 也是探索植物繁殖新方法, 改进育苗技术的试验基地。短期性自用苗木的生产, 可在果园就近选择合适地块建立临时性苗圃培育苗木。长期性商品苗木生产应建立专业化的大型苗圃培育果苗。 育苗技术 各种果树的育苗技术不尽相同, 主要繁殖方法有两大类。 有性繁殖 利用受精后所产生的种子进行的实生繁殖,培育出实生苗。这种方法简单, 便于大量育苗,但由于栽培果树的杂合性强, 实生后代很难保持母本果树固有的优良性状, 且童期长,到达结果需时较久。现在绝大多数栽培果树已改用无性繁殖方法培育果苗,仅对变异性较小或无性繁殖困难的果树如番木瓜、椰子、阿月浑子、腰果等少数种类以及一些砧木采用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以果树营养器官为繁殖材料, 利用其再生作用(即无性生殖功能)培育果苗, 所以又称营养繁殖。无性繁殖的果苗, 通常不改变果树母本的遗传性,能保持品种固有的优良性状,开始结果期较早。具体育苗方法很多, 根据不同果树的要求选择应用。❶诱发枝条产生不定根, 或使根段产生不定芽, 成长为完整的植株来培育果苗。分株、扦插、压条都属于这类。扦插育苗繁殖速度快, 苗木一致, 可利用保护地设施进行集约化育苗。葡萄、无花果、石榴、榅桲等果树长期以来都用扦插繁殖。如果结合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雾装置, 效果更好(见扦插繁殖)。压条在少数果树和无性系砧木育苗中仍有应用。在早期果树育苗, 特别是常绿果树育苗中曾发挥过作用, 但与分株一样, 繁殖系数低, 手续也较烦,现在应用较少(见分株繁殖)。 ❷将品种接穗的枝段或芽,嫁接到砧木上,使二者愈合成长培育成果苗, 既能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 又可以利用近缘植物作砧木,增强果树的抗性、适应性, 有的还能控制树体的大小, 从而扩大果树的栽培范围、改变栽培方式和提早结果等。嫁接在果树育苗的几种繁殖方法中虽然发展的较晚,却应用最广,发展最快(见嫁接繁殖)。 ❸利用变异了的特殊营养器官进行繁殖。如草莓的长匍匐茎、香蕉的吸芽、海枣的短匍匐枝等是这些果树主要的或辅助的繁殖材料。 ❹利用无融合种子培育果苗或砧木。实生繁殖中有一种特殊类型, 即不经过精、卵融合而产生胚的种子(见无融合生殖)。柑橘类果树中柑和红橘的种子中都有由珠心发育而来的珠心胚,苹果的近缘植物如湖北海棠、变叶海棠、锡金海棠等也都是无融合生殖类型, 后代多能保持母本的遗传特性,植株整齐一致,且不带病毒。 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果苗。中国已在苹果柑橘、猕猴桃、草莓、香蕉、菠萝等果树方面开展了工作(见组织培养繁殖)。 苗圃管理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苗木培育、提高苗木质量、高效率地培育果苗是苗圃管理的目的。中国果树现代化育苗基础比较薄弱, 应参考国外果树苗圃的现代化设施, 结合本国实际, 有效地利用从种子催芽处理、促进发芽、幼苗期施用微量元素、生长调节物质、加强肥培管理以促进生长, 以及采用容器育苗等使果树苗木生长周期大大缩短。嫁接苗要求重视每个生产环节, 除加速砧木苗培育外, 加强嫁接后的管理, 合理地进行折砧、剪砧处理, 并根据种类和苗木生长情况, 重视圃内整形。根据需要, 逐步开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茎尖嫁接等都可以加速苗木生产,但无论采用何种快速育苗措施, 都必须以不降低苗木质量为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