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电信事业
1979年5月,北京市电信局郊区长途局正式成立,是北京电信事业的独立经营管理机构。1983年5月3日更名为北京市郊区电信局。北京市郊区电信局隶属北京市电信管理局。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农村电信事业突飞猛进,对北京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1949年以前)北京农村电信十分落后。1883年(清光绪八年) 9月18日清政府“延长津沪电线至京师”,拉通津通电线,并先于京城一年设立了通州(现通县县城)电报局,专司清廷与各省及海外电信往来。1910年(清宣统二年),又先后建古北口、密云电报局。联通了通州、古北口、密云三电报局电信线路,通州电线经古北口又延长到承德府。1912(民国元年)—1949年,先后设通州电话局,昌平汤山电话代办所,怀柔电报电话站,密云电话局,延庆电话局,密云古北口电报局,顺义电话局,怀柔电信营业所,大兴无线送信所,门头沟电报电话局,怀柔长途电话局,房山政社电话室,延庆政府电话室,琉璃河电话局,顺义无线电报局。1937年6月,通州电话局开通200门自动电话,开创北平地区装备自动电话之先河。1949年郊区电话总容量500余门。旧中国北京农村的电信事业发展是十分缓慢的。
第二个阶段(1949—1989年)是北京农村电信稳步发展时期。新中国诞生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通信事业的发展,1956年实现了乡乡通磁石电话。1958年,人民公社安装了电话总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同年12月门头沟区开通600门步进制自动电话,京郊电话开始向自动化迈进。这时京郊有了通县、门头沟两个自动电话局,其余8区县局的手摇磁石电话也逐步改进为供电式人工电话。1969年12月成立118郊区汇接台,负责郊区至市区至全国长途电话的接转。1970年通县、门头沟至市区埋设了地下电缆,翌年元月开通县区至市区直拨电话。1976年平谷局装备纵横制自动电话600门,开始了京郊电信人工供电制,步进自动制向纵横自动制的转变。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通信的需求日益增长,北京农村电信本着发挥电信部门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发展方针,加快了电信建设步伐。1985年5月28日,郊区电信局与大兴县政府签署了改建大兴县电信局工程协议书,开创了电话自动化共建互利的先例,各区县纷纷效仿。1986年10月,怀柔电信局收尾淘汰了人工供电电话,实现了北京区县电信局的电话自动化,十个区县局都建立了机房楼。电话总容量为27950门(含支局人工电话容量)。1988年11月15日,十区县与市区全部开通双向直拨电话。1989年,已有局所38处,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0090门,电话用户26007户,分别是1979年的2.78倍和2.5倍。各区县到市区,到乡镇都分别开了60路、12路、3路载波。郊区到市区、区县到乡镇的主干线路全部换成直埋、管道或架空电缆,电缆线路达到80%。电报装备方面,1960年为各区县局配齐了55型电传机,1987年前后又配置和更换成自动译报电传机。
第三个阶段(1990—1995年)是北京农村电信迅猛发展时期。进入9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北京农村掀起装电话热。1990年4月22日,在门头沟区开通第一个程控电话局,拉开了北京农村现代化通信建设的序幕。大兴、昌平、平谷、密云、延庆、怀柔等县电信大楼先后拔地而起,其它局亦一一进行机房改造,安装程控电话设备接踵进行,至1992年12月28日,密云电信局4000门程控电话的最后开通,北京农村程控电话实现了全部联网,标志着北京农村电信跨入了现代化的新时代。北京区县局电话实现自动化用了35年,而实现程控化仅仅用了32个月。1993年北京农村电信开始向乡镇大举进军。1993新建并开通了20个程控电话支局,程控电话交换机增容4万门。昌平、延庆两县率先实现了支局电话程控化。1994年,程控电话一年内增容14.25万门,比新中国成立到1993年的44年里增容总和还多10%,新增用户7万,是上年的2.5倍。1995年增容17.19万门,比1994年增加3万门,并新增用户10万户,比上年增长了40%。1991—1995年,新建、改建电信局所80处,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铺设光缆1970条公里(2.4万芯公里),建成电缆管道3 883孔公里,布放用户线167万对公里(11711个配线区)。到1995年底,北京农村现代化的通信网络基本建成,用户装电话难的问题已经解决,房山区和通县已经实现了全区县的电话程控化,电话村也正在兴起。继1994年2月北京第一个村建电话局在房山韩村河村诞生后,1995年村建电话局已发展到23个。
2.发展现状。北京郊区电信局下设通县、昌平、顺义、大兴、密云、怀柔、平谷、延庆八个县电信局和房山、门头沟两个区电信局。截至到1995年底,十个区县电信局共建成程控交换局84个,共有职工2756人,服务面积15437.9平方公里,服务人口450万。北京郊区电信已具有较高的通信能力和经营水平。
1995,北京郊区电信系统年底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已达44.2万门,电话用户达到25万户,固定资产达到15.53亿元,电话普及率达到8%,其中各区县县城部分达到30%~32%。区、县、乡镇实现了电话程控化。1994年2月初,郊区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电报转报程控自动化。1995年,电信业务收入2.78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为9.8万元。主要业务和服务项目有市内电话;国内、国际及港澳长途电话;出租国内电路、电服电路;公众电报、公务电报,礼仪电报;公众传真,电子信箱,分组交换; “160”、“168”信息服务,“288”、“289”无线寻呼;代维修通信设备;承办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及通信器材供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