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畜牧业生产分布
广东畜牧业生产分布,主要是指畜禽品种的产地分布与现代商品生产的区域分布,这种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和种植业分布关系十分密切,同时受生产水平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1. 畜禽地方品种分布。广东的畜禽品种繁多,地方著名品种分布广泛。
猪。主要有大花白猪和小耳花猪两大品种。大花白猪有三大品系: 粤北品系分布于韶关市、清远市、河源市和肇庆市北部地区,称为大花鸟、金利猪、梅花猪等; 粤中品系分布于珠江三角洲的市县,以顺德市大良镇的大花白猪为代表; 粤东品系分布于梅州、揭阳、汕尾等市,俗称四保猪、梁村猪、坭坡猪。小耳花猪是黄塘猪、塘㙍猪、中垌猪、桂墟猪、新兴猪、粤东黑猪、流沙猪等的统称。分布于湛江、茂名、阳江、肇庆、揭阳、潮洲等市的范围。
牛。雷琼黄牛,主要产于雷州半岛的徐闻、海康、遂溪、廉江、湛江市郊区等地。徐闻水牛,主要分布于徐闻县及附近诸县。广东黑白花奶牛,是长期引进经过驯化的外来品种,主要集中在广州市及其他中等城市附近的国营、集体和个体奶牛场。
禽。三黄胡须鸡,以东江流域的惠阳、龙门、博罗、紫金、惠东五县为主产区。清远麻鸡和阳山鸡,主产以北江流域为主。清远麻鸡以清新、清城为主,珠江三角洲一带也有广泛饲养。阳山鸡,原产阳山县的江英、小江、古连三个镇,分布于阳山全县,英德、连县、连南、乳源县等部分乡镇。杏花鸡,原产封开县杏花镇,以西江流域肇庆市各县饲养为主。怀乡鸡,原产信宜县怀乡镇,分布于鉴江流域的茂名、湛江地区。
鹅。狮头鹅,原产饶平县溪楼村,分布于韩江流域,澄海县、汕头市郊、潮安、饶平是主产区。清远乌鬃鹅,原产清远市,广州、佛山、肇庆市所属各县均有引进饲养。马岗鹅,原产开平县马岗乡,分布于佛山、肇庆、湛江等地。阳江鹅,原产阳江市的阳东、阳西二县,佛山、广西均有饲养。
鸭。中山麻鸭,原产中山市,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适宜制作腊鸭。
2. 区域性生产基地分布。畜禽商品生产区域化形成于80年代后期。各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发展畜牧业商品生产,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逐步形成产地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基地化生产分布。
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为全省最大的瘦肉型猪和家禽,珍稀动物生产基地,也是创汇型牧业基地。这个地区毗邻沿海,交通条件好,小城镇众多,商品经济发达,人民购买力高,且饲料工业发达,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需要,畜禽商品生产迅速发展起来。年上市瘦肉型猪1 000多万头和三鸟2亿多只,占全省上市量的三分之一。山鸡、野鸭、鹧鸪、海狸、果子狸、孔雀、鸵鸟、珍珠鸡、狗熊、梅花鹿等珍稀动物,最先在这里试养成功,目前已形成规模经营和批量商品生产。
沿海水禽生产基地。从东部的饶平、海丰、惠来至中部的沿江三水、鼎湖、高要,西部阳东、阳西、电白、吴川、廉江、遂溪等沿海一带为肉鸭、蛋鸭生产基地。
粤西水牛、黄牛、肉鸭、蛋鸭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雷州半岛,海康、徐闻、遂溪、电白、廉江、信宜、化州十县市。这些地区草地连片,四季温暖,饲养牛、羊草食动物历史悠久。该区水牛、黄牛饲养量占全省的38.1%,年上市水黄牛20多万头。60年代引进印度摩拉水牛与本地水牛杂交后代数量最大,役乳兼用的摩拉杂占全省的85%。徐闻、海康饲养的雷琼黄牛和雷州山羊占全省饲养量的65%和90%。家禽以鸭为主,茂名的海格鸭,电白的蛋鸭,廉江的北京鸭闻名省内。
粤北及东江中下游牧草和黄羽肉鸡、蛋鸭生产基地。包括韶关、梅州、清远、河源四个市,肇庆市北部以及惠阳、海丰、陆丰等30多个县(市)。这些地区有大面积丘陵、山坡、河滩地,适宜发展牧草和饲养草食动物。梅州、河源是全省种植牧草最多的市,种植人工牧草占全省种植面积的60%,种草养畜和加工草粉,获得较好经济效益。清远、惠州一带以发展麻鸭和优质黄羽肉鸡为主,是传统优质鸡出口生产基地。
大中城市郊区现代化畜牧企业生产基地。广州、佛山、深圳、珠海、汕头、湛江等大中城市郊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装备,先后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生产企业,包括猪场、鸡场、鸭场、屠宰加工厂、乳品加工厂、肉制品厂等。这些企业生产手段先进,技术密集,生产的畜产品除供应城市外,大部出口销售港澳地区。如广州市力康联合公司,日产鲜蛋18吨,出口10吨;广三保养猪有限公司年产13万头瘦肉型商品猪,90%出口香港;深圳光明华侨畜牧场日产鲜奶40吨;年产香肠、热狗、火腿等肉制品3 000多吨,60%产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