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畜牧业在全国的地位
畜牧业是四川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其产值比重仅次于农田种植业和乡镇企业,是农民取得经济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199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97.16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9.8%,占全国畜牧业总产值的12.48%,为各省、市、自治区之冠。
四川气候温和,四季常青,水草丰茂,粮食充足,尤以农区养猪业最为发达。1990年全省生猪年末存栏6539.5万头, 占全国的18.08%; 当年出栏肥猪6 108.5万头,占全国的19.71%。川猪的肉质好,价格便宜,商品量大,很受各地市场欢迎,因此“川猪走遍天下”,京、津、沪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吃四川的猪肉。199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442.8万吨,占全国的15.5%; 其中猪肉产量396.7万吨, 占全国的17.39%;平均每人有肉类40.9公斤,高出全国水平15.6公斤。以上生猪存栏量、出栏量、肉类总产量、猪肉产量以及人均肉类产量五项指标,四川都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首位。
四川又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在草原畜牧业方面占有重要位置。全省共有可利用的草场面积1 823.24万公顷,占全国的5.71%。1990年大牲畜年末存栏1 069.2万头,占全国的8.21%,列各省、市、自治区第2位,其中牛存栏1 008万头,占全国的9.8%,列第1位;羊存栏945.9万只,占全国的4.5%,列第9位,其中绵羊存栏347.3万只,占全国的3.08%,仍列第9位。全年大牲畜出栏70.3万头,占全国的5.72%,列第6位,其中牛出栏70.2万头,占全国的6.45%,列第4位;羊出栏247.8万只,占全国的2.77%,列第12位。牛奶总产量26.4万吨,占全国的6.35%,列第4位;绵羊毛总产量0.27万吨,占全国的1.13%,列第14位。
此外,四川农民家庭有饲养小家禽、小家畜的悠久历史传统,特别是近10多年来随着庭院经济的大力开发,出现了许多养鸡、养鸭、养鹅和养兔、养獭、养蜂等专业户,若干具有区域优势的小型养殖产业正在形成较大生产经营规模。1990年,全省家禽肉总产量33.2万吨,占全国的10.28%,位列广东、江苏之后居第3位;兔肉总产量2.3万吨,占全国的23.96%,仅次于山东列第2位;禽蛋总产量47.1万吨,占全国的5.93%,列第6位;蜂蜜总产量1.7万吨,占全国的8.81%,居浙江之后列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