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省级农业丰收计划
在承担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的同时,1990年设立了省级丰收计划,与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配套实施。据统计,1990—1996年共安排省级农业丰收计划项目25项,投入项目经费199万元。累计完成推广面积124.9万公顷,新增粮食168.74万吨,新增总产值16.45亿元,增加纯收益14.56亿元。
农业丰收计划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辽宁农业的发展。
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丰收计划将单项农业技术进行优化组合组成综合栽培技术加以推广。如在水稻生产上推广的模式化栽培、旱育稀植、节水栽培、中低产田改造等多项综合技术,在玉米生产上推广的模式化栽培、大垄栽培、比空栽培、配方施肥技术等综合栽培技术,在小麦生产上推广的“六改、三防、二化”栽培、米麦垄畦套种、米麦间作等栽培技术。同时,丰收计划项目是以整县制或一个县若干整乡为单位集中连片实施,促进了多项技术在较大范围内迅速扎实地推广应用。如针对辽宁省种植两茬不足、一茬有余的特点,实施的以小麦为前茬的间套复种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形成了适合辽宁省特点的高产高效生产栽培体系。1986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为2.1万公顷,到1996年已发展到21.3万公顷,种植形式也由单一的清种,发展到套种、间种、清种相结合的形式。农作物复种指数也由1986年的100.7%提高到1996年的107%。
❷调动了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农业部、财政部1987年设立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之后,省也于1988年开始设立了大面积丰收奖,省政府每年拿出50万元,专门用于奖励 “丰收计划”先进县、先进乡镇。据统计,十年间辽宁省组织实施的部、省两级丰收计划项目115项,有70项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其中种植业35项,占获奖总数的50%。在全部受奖项目中,获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30项。其中种植业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3项。许多农业技术干部由于获得该项奖励而晋升职称、职务、工资和享受国家、省政府特殊津贴。
❸促进了 “三农”协作。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技术推广三者之间通过实施丰收计划项目得到有机结合。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