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护理
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外组织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以蚊虫为传染媒介,临床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好发于四肢、腹股沟及肘部。可伴有寒战、发热、纳差、肌肉关节痛等全身症状。亦可有淋巴管阻塞表现,如淋巴管曲张、淋巴结肿胀、阴囊积液、鞘膜积液、乳糜尿、橡皮肿等。
护理: 蚊虫为本病主要传染媒介,应设防蚊设备,避免反复感染及传染他人。淋巴管炎伴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并应注意营养,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给解热药,退热后给普通饮食,多饮开水。出现淋巴管炎时应抬高患肢,局部热敷,以减轻疼痛;如阴囊积液、生殖器淋巴管阻塞,须作局部固定,托起阴囊,肿痛时按医嘱服药。乳糜尿是丝虫病常见的症状,尿呈乳白色伴有血尿,应勉励多饮开水,如遇排尿中断或疼痛时可取平卧位,使凝块回到膀胱,必要时导尿。应详细记录乳糜尿的次数和尿量。
丝虫病目前常用药物为海群生,可杀灭微丝蚴。对成虫也有效,但在应用海群生后可产生药物反应,常见的有头痛、发热、皮肤瘙痒、红色丘疹、荨麻疹、恶心、呕吐、纳差等肠胃道症状,时而发生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精索炎、附睾炎等。头痛、发热可给解热镇痛药,并使病人多饮水和休息;由于死亡微丝蚴与成虫所致的过敏反应,可用肾上腺素与激素治疗;如果精索、附睾及睾丸水肿,可用丁字带托起,并行热敷。
橡皮肿者应按轻重程度予以不同处理。轻者可采用绷带,自足部向上包扎,以增加下肢静脉血及淋巴的回流。橡皮肿局部应洗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并需防止挤压、磨破皮肤而形成淋巴漏。对晚期重度下肢橡皮肿者,可考虑物理疗法。鞘膜积液及阴囊皮肿可考虑外科治疗。
丝虫成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所产生的微丝蚴可自淋巴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微丝蚴白日藏在肺部毛细血管里,夜间出现于周围血液中。所以应在晚上9时至翌晨2时采血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