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培养各级各类人员进院校深造或定期脱产学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造就和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在战争年代就十分注重创办军事学校,通过学校培养造就了成千上万的治军骨干。1937年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33年改为红军第一步兵学校和红军第二步兵学校,1937年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组建了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总高级步兵学校、高级步兵学校、步兵学校、政治干部学校、后勤学校等各类指挥院校。后又陆续组建了军兵种等各类指挥院校和技术院校,院校训练遂成为培养干部的主要形式。1986年,中央军委批转和颁发《全军院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 《关于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决定》,对全军院校作了调整。调整后的分工是:初级指挥院校,实施军事、政治和文化基础教育,培训排职指挥军官;中级指挥院校,实施进修性专业教育,着重培训团职指挥军官;高级指挥院校,实施高层次综合教育,培训集团军职指挥军官。专业技术院校分中等、高等两类,分别按中专、大专、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五个层次培训专业技术军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