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2_189第三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2_189第三章

【第三章】

不藏怒、不宿怨。
蔡虚齋曰:‘不可謂有怒不藏,有怨不宿。仁人之于弟,雖可怒而不怒,雖可怨而不怨,直是無怒無怨。’李都梁曰:‘注“藏怒,謂藏慝其怒;宿怨,謂留蓄其怨”。兩其字指之怒怨説。’退録曰:‘説既過,説尤遠,皆非注意。殊不知仁人之於弟,親愛為主。當可怒可怨,則便怒便怨,亦是親愛之心。但可怒可怨者已過,則惟有親愛之本面而已,故曰不藏不宿。’
‘不及貢以政接’節
退録曰:‘“不及貢以政接于有庳”,當一氣讀。蓋不使必待朝貢之期以政接見然後見者,欲其無事常常而來也。舊説甚迂回不成。蒙引所謂不待釋其政事而見者,及諸家所謂更别有不及貢之政事以接見者,皆失集注意。’
吴氏曰:‘言聖人不以公義廢私恩,亦不以私恩害公義。之於,仁之至,義之盡也。’李都梁曰:‘有愛之之心,而又有處之之道,兩意固是互發。然處之有道,究只全愛弟之心。惟其仁至,是以義盡。若以義盡與仁至對舉,則已將義看在仁外,成兩截矣。’竊意:自與昏辟愈親愈監、愈賢愈束之心自是不同,則其檢束不肖弟者,只恐其暴民妨國,重得罪於天下,則一人之恩終不得以掩之也。若是,則其檢束之出於親愛意,則自不待辨矣。然而於此章,更有精微當察者。若過看吴氏不以公義廢私恩之意,則周公為非矣;偏看不以私恩害公義之意,則唐宗為是矣,可乎?然則吴氏所謂公義者,只以人心之同惡者言耳。不然,若得罪王國,公義當誅,則為天下執法者必共誅之,又豈私恩可貸乎?周公是也。到此必不敢以一己之親愛有以撓奪之矣,惡在其不以公義廢私恩?若,則只是自身上怨怒耳,自爾當不藏不宿,疇昔所為,何庸復記?於今日失性之事,正當渾化於教際,此只是一國恩愛而已。既不關於公義上得罪,則豈當以他人之所可惡,毫有奪於自己上親愛乎?所以見唐宗之為非也。唐宗當日亦未嘗不自託於國事而為此,然此則分明是附會之見也。若必附會如此,則使,獨豈無為天下同極之勢乎?然此不須參論於弟兄間得失相處之際也。然而唐宗未為天子矣,難得如大舜之處有庳,則奈何?只有遠逃而勿死焉可矣。此詳他録中。由此觀之,兄弟只有親愛而已,又奚以他人所當惡之論參錯其間哉?是知此章直到不得有為上,只當見其親愛意而已,若論義之至,果不出裁量個親愛底得宜爾。所以都粱所謂不可將義看在仁外者得之,即不當論公義上以斷此章事例。
此章承上章,以明聖人於處倫之際,莫不從至仁之本而裁量,見隨事之宜。凡天下之處義,何所不然?當以以下諸章聯看,會統得聖人行逕。

☚ 12_188第二章   12_190第四章 ☛
000029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