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2_195第九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2_195第九章

【第九章】

竊意:百里奚顛末,今無以詳知。然大抵見莊周所稱,及趙良所述,料知必賢人高士,而好事者之所不能誣没矣。其窮賤之時飯牛既無怪,則自鬻於人亦無怪。但自鬻飯牛本不曾為干君地也。其詢訪羈旅之際,穆公之以五羖贖,亦無怪。而但以為為干而故意自鬻,則誣也。然既有穆公贖迎事端,則不知者因以為之自求;既有飯牛之事,而穆公之迎適至,則不知者因以為以此為要致之術,皆從其所近似者傅會之然。但其不解道,里奚之去,故自在於假道之先,故遂設為虜之説。及其在者無故,則忽補亡一節,而竟又與欲見秦穆之説自不覺其徑庭矣。好事者之傳,舉不可信也如此。至於五羖之稱,未必無所自起矣。而顧麟士乃臆衍為節儉意者,亦難信及,此不足深辨也。里奚顛末,只當以孟子為斷。蓋必去於未亡之前,而環顧一世,好賢者秦穆,則於是盍歸?其未知名也,貧賤固矣。或為賃傭,或為賤役,被虜於者,亂世之常事。於秦穆之求贖也,足知其取賢之博矣。卒能任政而為霸佐之良相焉,如斯而已。故孟子於在,則曰知不可諫而不諫而已;於去,則曰知將亡而先去而已;語所以仕之由,則直曰舉曰相;語所以成就,則直曰顯君可傳。有何隱譎不尲尬事端,而紛聒乃爾?所以斷知其賢智,而足見聖門引薦原無所苟矣。
孟子里奚,獨不正言其不當爾底道義,而只是反覆形喻,有若不詳知其本事之如何者,亦自有其意,無不是因人心而闢喻之耳。可見其牖世破惑底活語法,不是當時見聞無可據而然也。何謂必如此發明,然後可以破世人之惑?竊意:凡世之成功為主而不計苟賤者,其於古聖人則固知必不然,而但幸其俗傳之近似者樂稱引之而已。則只當直斥其為説之要以服其心焉,可也。至若里奚,則方作戰國習尚之所祖述者久矣,事狀實迹皆所漫漶,則既難以心曲而正斷,又難以經據而作証,只就其成就底顯驗上總可見賢智之過人矣。智者則必不為必不成之事,賢者則必不為不及人之行。里奚之賢智纔過人,我等而尚知必不然,則況聖賢出尋常萬者,寧或有近似於此等之理乎?然後凡世之自謂賢智而稍欲有所成就於世務者,庶有顧省,而必知其無益,則可以自戢其苟賤之習矣,因而於古聖心迹從有發明而羽翼焉者,此豈非此章所為發底深意乎?
上章之下編以此章者,不是為百里奚是吾門中師法,誤認,則師門之宗旨有失爾;只是因以見小小賢智有所成就之士,亦不曾枉己而有所成云爾,則斷見聖人之行,天理之外,必無饒貸。而萬為之則,從此可例;萬世之法,從此可立。到此其聖門中制行心法,有可以仿像得實者矣。故下章總舉論斷,而以孔子會極焉。

☚ 12_194第八章   12_196第十 下一 章 ☛
000029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