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 下十 章】
孟子曰:‘仲尼不為已甚者。’集注曰:‘已,太也。言仲尼未嘗為太甚之事也。’
竊意:者字非指孔子,指孔子所為之事。正義曰:‘如段干木逾垣而避,泄柳閉門而拒,是為已甚。’竊意:孔子所不已甚之事,亦不可指的事件而言,只當見其制行處事際,一片心下廣運遍照,不編造、不快易底養德真境而已,初未有事件名目之可指數者,故只以者字指的這關頭。正義引況亦難執據,玩得聖門所難形底實際,方為真得。○此章‘仲尼’字當着眼。既是仲尼,則初豈有不當為之為乎?然而凡人行道之際,雖為其所當為之事萬全無漏,而或不免為快意急就之道,則易出已甚一路矣。已甚之行,縱然是倍高倍難,非無效速爽人目者,然不知所以反小乃道,大德莫致者,得此由也。下自仁義上煦煦孑孑之弊,上至成聖上清任和之偏,縱有精粗,其為一個已甚者作祟,則未嘗不同也。孟子以為惟仲尼方無此等樣底云爾。其曰‘不為’者,無一毫近似之謂,所以其莫大莫至,成致得生民以來未有成之德者,盡當於此關頭説究出來。楊氏曰:‘非孟子真知孔子,不能以是稱之。’
論到此道理之以天地為體,以天下為心處,命之曰大人事業。三十四章以上。成致此德之大在□有以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