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钧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钧窑

钧窑

宋代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禹县神垕镇,此地宋称钧州,故名。始创于宋初。胎质细密坚实,叩之声音悦耳动听,造型端庄古朴,尤以其因窑变而产生的夺目色彩而著称。其色彩五色灿烂,艳丽异常,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梅子色、深紫、米色、天蓝、胭脂红、朱砂红、葱翠青等,而以红若胭脂者为最佳,葱翠青及黑色者次之。宋代曾将其定为御用品,不准民间私藏。

☚ 柴窑   定窑 ☛

灶(~头;锅~;镬~;柴~;煤~;砖~) 爨(~下;爨灶) 锅头
在地上挖成的炉灶:土灶 锅腔子
灶的烧火口:灶门
灶的出烟装置:窗(烟窗) 突(灶突;烟突;庖突;曲~徒薪) 囱(烟囱)堗 灶觚 灶额 烟通 烟楼
贫困人家的烟囱:贫突
灶边突出部分:
可以移动的炉灶:
大灶:都灶
烧砖瓦瓷器石灰等的灶:窑(~洞;瓦窑;砖窑;炭~;瓷~;官~;石灰~)
古代著名瓷窑之一:钧窑

另见:点燃 做饭 煮食物

☚ 炉子   照具 ☛

钧窑

在河南禹县,始于唐(618~907),为宋代(960~1279)五大名窑之一,已发现窑址100多处,属北方青瓷系统。在烧青瓷的基础上引进了铜金属作釉的着色剂,其青色不同于一般青瓷,是一种蓝色乳光釉,是青瓷工艺的一种突破。钧窑烧成温度介于1250~1270℃之间,采用还原气氛。产品有天蓝釉、月白釉、玫瑰紫釉、海棠红釉等。还有在蓝釉中出现紫红色的,釉色有各种变化。器物有尊、洗、壶、盆及盆托等。曾为宫廷烧制大量花盆及盆托。铜红釉是中国继青瓷之后的一种名贵色釉,因创烧于钧窑故称钧红。钧红釉中含有0.1%~0.3%的CuO,还有相近数量的SnO2。钧红釉烧成为其后出现的釉里红、祭红、郎红、美人醉及窑变花釉等的先导。

钧窑

031 钧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钧州境内(现河南禹县),故名。创于唐代,经历宋金到元。唐代所烧黑釉带斑点器物,被称为“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到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釉色,美如晚霞。胎骨为羊肝色,釉厚而不透明。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现已发现窑址100多处,发掘出数以千计的供宫廷所用的瓷器,器物底部还刻有从1到10的数目字,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天蓝、月白釉较多。1955年,禹县陶瓷厂开始着手探索,研制失传已久的钧窑胎釉的基本配方与烧制技术,不仅烧制出了传统的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色釉,还发展了10多种新花釉,并增加了现代日用器皿、艺术陈设瓷等新品种。

☚ 弟窑   耀州窑 ☛
钧窑

钧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钧州境内(今河南宝丰)。创烧于唐代,宋、金至元代都有烧造。唐代时已烧黑釉带斑点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钧釉源于唐代花釉瓷,在青釉上施以铜红釉料,在1300℃的高温强还原焰烧成。因铜红釉料中混有其他金属氧化物,故呈色变化多样,红、蓝、灰、紫、月白等色交相辉映,瑰丽绚烂,尤以红色娇艳者名贵。大规模烧造铜红釉陶瓷是钧窑的首创。

☚ 邢窑   汝窑 ☛
钧窑

钧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禹县神垕镇。此地北宋时属阳翟县,金代改称钧州,故名钧窑。钧窑原属青瓷系统,由于其色釉原料中含铜元素较多,经过还原焰烧制而产生色变,一般为青中带红,或天青与玫瑰紫、海棠红错综相间,取得绚丽华滋的艺术效果。这种釉色变化,称为 “窑变”,它将复色釉的技艺渗透到青釉制瓷工艺之中,釉色犹如 “夕阳紫翠忽成岚”,从而成为我国制瓷工艺的一项重大成就,还为后代红釉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钧瓷的造型多为碗、碟、炉、瓶等,尤以花盆最为出色,有圆形、海棠形多种,形式优美,色泽可爱。

☚ 定窑   汝窑 ☛

钧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分布在河南省禹县一带。地属古代钧州,故名。钧窑创烧于唐代,盛烧于北宋晚期和元代,衰落于明清之际。北宋晚期曾设“钧官窑”烧制专供宫廷使用的瓷器。窑址在禹县城关附近的钧台(也称八卦洞窑),其余窑址比较密集的是在县城西南30公里的神垕镇一带。钧瓷属北方青瓷系统,以五彩缤纷的釉色窑变而著名,其特点是使用一种蓝色乳光釉,釉色青中带红,如蓝天中的晚霞。其中尤以玫瑰紫、海棠红等釉色最为名贵。其胎骨坚硬,褐紫色或浅灰色。釉厚、釉泡较大,釉层中常有一条条曲折线,状如蚯蚓走泥。产品种类有奁、尊、洗等陈设瓷及碗、瓶、盆等日用品。

钧窑

钧窑

一作 “均窑” 。
❶宋代著名瓷器产地, 因窑址坐落在河南禹县(古代属钧州)北门外的钧台而得名。窑身一般不高, 属半倒烟式窑。兼用叠烧法和支烧法,烧制温度在1200℃以上。官窑性质。
❷指钧窑所造瓷器。主要品种有天青、月白、海棠红、玫瑰紫四类,以玫瑰紫为主。乳浊状釉色和蚯蚓走泥纹是钧窑制品的两大特色。色调滋润, 华而不俗。利用窑变规律发明铜红釉是其独特贡献,自此结束了陶瓷史上青瓷独占鳌头的局面,并为元明时期的釉里红和清代的郎窑红、桃花片奠定基础。窑变中产生红、黄、绿、紫、青等多种釉彩,红如胭脂,青若葱翠, 紫若墨黑,五光十色,绚烂多姿,为宋廷所重,所制盆、奁、尊、炉之类只供皇室贵族清赏雅玩。北宋极盛。金时仍有烧制,然所烧多为罐、碗、盘、洗等日用瓷器,走向粗制滥造的歧途。金元之际(十三世纪三十年代)毁于战火,百窑尽废。

☚ 汝窑   哥窑 ☛
000021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