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説一】
受業子思。
史記列傳曰:孟軻騶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趙岐題辭曰:孟子幼被慈母〔三遷〕[1]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術。○漢書藝文志曰:孟子,名軻子思弟子。○孔叢子曰:孟子親受業於子思。○王邵曰:史記曰‘門人’,人是衍字。王邵隋之秘書監。○司馬貞曰:王邵以‘人’為衍字。○吴程曰:按孟子自魏惠王三十五年游梁,至哀王七年而燕人畔齊,距孔子蓋一百六十七年,是為周赧王之三年,而孟子著書之成固猶在其後也。況孔子夢奠時,伯魚之没已六載,子思固長,不然亦非幼矣。子思享年六十有二,去孔子四五十年而卒,而孟子始生,其不得親受業可見。故孟子但曰‘私淑諸人’,而集注以為子思之徒,於論語序説只稱門人。見通考。○王草堂曰:史記世家‘子思年六十二’,然考春秋孔子卒在周敬王四十一年,而伯魚先孔子卒已三年矣。向使子思生於伯魚所卒之年,亦止當在威烈王三四年之間,乃三遷志及孟子所載,則孟子實生於烈王四年,其距子思卒時已相去五十年之遠,焉能受業乎?又云:魯繆公曾尊禮子思,然繆公即位在威烈王十九年,則史記所云‘思年六十二’者,或是八十二之誤,亦未可知。若孟子,則斷不能親受業也。○毛奇齡曰:史記、漢書猶不足據,況三遷諸志則後人撰造,又安可信?予〔祇〕[2]以孟子本文計之:梁惠王三十年,齊虜太子申,則孟子游梁自當在三十年之後。然孟子居梁不及二三年而惠王已卒,襄王又立,乃實計其時,梁惠即位之年距魯繆即位之年止三十零年,即梁惠卒年距魯繆卒年亦不過四十零年。然而孟子已老,本文有‘王曰叟’是也,則受業子思,或未可盡非者與?左傳‘趙叟’注:尊老之稱。曲禮:六十曰老。○鏞案:當從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