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説四】
外書四篇。
趙岐題辭曰:孟子又有外書四篇,性善、辨文、説孝經、為正。其文不能弘深,不與内篇相似,〔似〕[1]非孟子本真,後世依放而託之者也。○漢書藝文志:孟子七篇。○孫奭正義曰:孝文廣游學之路,天下衆書往往(稍)〔頗〕出。由是論語、孟子、孝經、爾雅皆(出)〔置〕博士。當時乃有劉歆九種孟子,凡十一篇。[2]○鏞案:趙岐親見四篇而不收,其不雅馴可知。法言修身篇引孟子曰:‘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無意而至者也。’○史記六國表注皇甫謐曰: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之人也。○鹽鐵論引孟子曰:居今之朝,不易其俗而成千乘之勢,不能一朝居也。○王應麟曰:今孟子無此語,其在外書歟?鹽論與今本不同。
補 遺
後漢黨錮傳敍云‘矯枉故直必過’,注云:‘正枉必過其直,見孟子。’○仲長統昌言曰:‘若乃偏情矯用,則枉直必過。’注引孟子曰:‘矯枉過直。’○毛曰:今孟子俱無此文。
李善文選七命注云:孟子曰,離婁,古明目者也。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