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蕓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蕓薹 蕓薹 yúntái 亦稱“油菜”。十字花科植物油菜之嫩莖葉。莖粗壯,下部葉琴狀分裂,中部及上部葉倒卵狀橢圓形或長方形。主治勞傷吐血,血痢,丹毒,乳癰。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下品·蕓薹》:“春食之,能發痼疾。”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蕓薹》:“即今油菜。”清·吳儀洛《本草從新·菜部·蕓薹》:“散血消腫,搗貼游風丹腫,孫思邈身驗神效。”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一二年生草本 > 蕓薹 蕓薹 yúntái 亦稱“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木。葉大,銳末,基寬大抱莖。春季開花,頂生,黄色。果實長角形。供觀賞,嫩葉可食。原產胡地,移植中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蕓薹》:“〔釋名〕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時珍曰: 此菜易起薹,須採其薹食,則分枝必多,故名蕓薹。而淮人謂之薹芥,即今油菜,爲其子可榨油也。羌隴氐胡,其地苦寒,冬月多種此菜,能歷霜雪,種自胡來,故服虔《通俗文》謂之胡菜,而胡洽居士《百病方》謂之寒菜。”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蕓薹菜即油菜,冬種冬生,葉薹供茹,子爲油。”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常蔬 > 蕓薹 蕓薹 yúntái 亦作“芸薹”,亦稱“寒菜”、“胡菜”、“薹芥”。今俗稱油菜。形如白菜,淡青色,開小黄花,子灰赤色。九十月間下種,冬春採莖葉食之,子實可榨油。此菜易起薹,須採其薹食,故名蕓薹。一說塞外有地名蕓薹戌,始種此菜,因名。羌、隴、氐、胡,其地苦寒,冬月多種此菜,能歷霜雪,種自胡來,故謂之胡菜、寒薹菜。淮人謂之薹芥。清·趙翼《野步》詩:“農家自有名園在,油菜花開十里黄。”參閱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蔬類》。 蕓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