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造板
新中国成立前,安徽木材生产局限于原木和少量的手工锯材。从50年代开始,发展木材加工业,充分利用木材采伐剩余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发展人造板工业,产品包括锯材、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以及近年来新发展的中密度纤维等木材代用品。人造板工业的发展不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也大大地提高了木材综合利用率。目前,安徽人造板企业30多家,其中纤维板企业10家,刨花板企业8家,胶合板企业4家,竹材胶合板6家,装饰板企业2家。安庆5万立方米的中密度纤维板厂正在投资建设中。1994年,全省人造板生产能力已达到18万立方米,实际生产胶合板1.12万立方米,纤维板2.84万立方米,刨花板5.8万立方米,竹胶板0.24万立方米。木材综合利用率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提高到现在的75%以上。根据安徽森林资源的特点, “九五”期间,安徽人造板生产以新建和老企业技术改造相结合,重点发展中密度纤维板、新型刨花板和竹材胶合板。按照区域化规划、规模化生产的要求,皖东和江淮丘陵以发展刨花板为主;沿江地区发展中密度纤维板,皖南发展模压制品和竹胶板,淮北平原以发展桐木拼板和杨木胶合板为主;全省人造板生产能力提高到45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