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产业结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产业结构

(二) 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前,北京乡镇企业大部分属于农机具修配业、手工业和作坊式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很小,效益也比较低。1978年以后,随着政策的放开,北京乡镇企业,特别是乡镇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78—1995年,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情况如表3-6-4。
1.第一产业。以农牧企业为主,尽管企业数量不多,总产值所占比重1995年仅为1.67%(见表3-6-4),但这类企业主要进行畜禽饲养及饲料加工,对于开展多种经营,推动农户从事非农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第二产业。指乡镇工业和乡镇建筑业,是北京

表3-6-4 1978—1995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表

项 目19781995年均递增%
总产值 (万元)比重 (%)总产值 (万元)比重 (%)
合 计78 822100.05 624 222100.0028.5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其中: 工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其中: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 192
74 120
70 334
3 786
3 510
1 425
2 085
1.5
94.0
89.2
4.8
4.5
1.8
2.6
93 970
4 713 299
3 720 283
993 016
816 953
289 176
527 777
1.67
83.80
66.15
17.66
14.52
5.14
9.38
29.2
27.6
26.2
38.2
37.8
19.3
38.4

注:总产值按现价计算。


乡镇企业的主体。1995年全市乡镇集体工业企业11 137个,从业人员60.5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2.38倍和2.38倍;工业总产值359.34亿元(按现价计算,下同),占乡村集体企业总产值的70.4%。在乡镇工业中,轻工业产值200.89亿元,占乡镇工业总产值的55.9%,其中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61.9亿元,占17.2%;重工业产值158.45亿元,占乡镇工业总产值的44.1%,其中采掘业产值11.2亿元,占3.13%。在乡(镇)、村两级集体工业27个行业中,1995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行业有13个,其中超过20亿元的行业有6个,超过30亿元的有4个,超过40亿元的有3个。到1995年底,机械、纺织、服装、建材四大支柱行业产值240.46亿元,占乡镇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6.9%。1978—1995年间,北京乡镇工业中的电子、医药、食品、服装、家具、印刷等轻纺行业成几十倍、上百倍增长,年均递增速度均超过了30%,这些行业在北京乡镇工业中的比重也由12.8%提高到27.7%(见表3-6-5)。

表3-6-5 1980—1995年乡(镇)、村工业分行业发展情况表


单位:万元

行 业 类 别19801995年均递增
(%)
金 额%金 额%
产 值 总 计
(一)煤炭工业
(二) 冶金工业
(三)石油工业
(四)化学工业
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
2.医药制造业
3.化学纤维制造业
108 783.2
2 556.5
817.6
740.2
8 506.8
4 007.1
223.2
0.0
100.0
2.4
0.8
0.7
7.8
3.7
0.2
0.0
3 593 416
35 796
225 761
24 351
278 403
135 672
31 787
6 851
100.0
1.0
6.3
0.7
7.7
3.8
0.9
0.2
22.8
16.8
39.2
22.8
22.8
23.0
33.9
4.橡胶制品业
5.塑料制品业
(五) 机械工业
1.普通机械制造业
2.专用机械制造业
3.金属制品业
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5.仪器仪表设备制造业
6.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7.其他制造业
1 013.4
3 263.1
44 545.3
1 402.6
15 071.4
16 169.2
4 566.7
314.8
1 028.5
5 992.1
0.9
3.0
40.9
1.3
13.9
14.9
4.2
0.3
0.9
5.5
14 121
89 972
1 392 281
135 578
136 235
400 438
148 212
31 355
95 675
444 788
0.4
2.5
38.7
3.8
3.8
11.1
4.1
0.9
2.7
12.4
16.8
21.5
22.4
30.9
13.8
20.8
22.7
31.1
30.6
28.8

(续)
行 业 类 别19801995年均递增
(%)
金 额%金 额%
(六)建材工业
(七)森林工业
1.木材加工业
2.家具制造业
(八)食品工业
1.食品加工及制造业
2,饮料制造业
(九) 纺织工业
1.纺织业
2.缝纫业
3.皮革制品业
(十)造纸及文教用品工业
1.造纸及纸制品业
2.印刷业
3.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十一)其他
19 507.6
2 122.9
1 237.0
885.9
2 893.1
2 783.0
110.1
16 317.2
7 259.0
7 979.4
1 078.8
4 237.7
2 433.8
683.2
1 120.7
7 168.6
17.9
2.0
1.1
0.8
2.7
2.6
0.1
15.0
6.7
7.3
1.0
3.9
2.2
0.6
1.0
6.6
356 794
134 392
30 347
104 045
226 542
189 754
36 788
655 607
237 033
418 574
25 785
230 361
116 587
87 243
26 531
33 128
9.9
3.7
0.8
2.9
6.3
5.3
1.0
18.2
6.6
11.6
0.7
6.4
3.2
2.4
0.7
0.9
18.6
27.6
20.7
32.4
29.2
28.2
40.8
24.3
22.8
26.2
20.5
26.5
25.6
33.0
20.5
9.4

注:工业产值按现价计算。


1995年全市乡村集体建筑企业有960个,职工16万人,总产值96.4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17.1%。从地区看,房山、朝阳、平谷、通县、顺义五个区县乡镇建筑业发展较快,其产值合计63.3亿元占全市乡镇集体建筑业总产值的65.7%。
3.第三产业。指商饮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改革开放前,郊区农村的商业、饮食、旅店、运输等服务性行业由国营商业或供销社独家经营,80年代开始允许集体、个人和联户经营以后,出现了迅猛的发展。1995年交通运输和商饮服务业企业有42 487个,职工163 130人,产值81.7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81.7倍、13.5倍和231.75倍;1978—1995年期间第三产业产值年均递增速度高达37.8%;第三产业占的比重也由4.5%迅速上升到14.5%。其中交通运输企业20053个,职工47 950人,产值28.9亿元,货运量达88 708万吨;商饮服务企业22 434个,职工104 842人,产值52.8亿元。
进入90年代后,郊区特别是近郊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尤其是商业、旅游业、饭店服务业、房地产开发、信息咨询、卫生保健事业迅速发展。近郊各乡镇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政策,主动调整,鼓励工业搬迁,腾出黄金地段办三产。如丰台区卢沟桥乡根据本乡实际,制定了调整纲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调整,逐步优化二产,大力发展三产,共对468家工业企业实行优化,关停与迁出并举,腾出的黄金地段发展旅游业、商饮服务业,该乡三产企业总收入已占到全乡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 (一) 组织形式与地区分布   (三) 主要产品产量 ☛

(二) 产业结构

(二) 产业结构

天津乡镇企业按产业划分,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之前,乡镇企业主要以农机具修配、手工业作坊、生产队副业生产和为国有工业加工配套为主,第一、三产业的比重很小。1980年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逐步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1995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情况,见表3-6-4)。

表3-6-3 1978—1995年乡镇企业总收入区县分布


单位:亿元

区县1978年1995年年均增长
总收入%总收入%%
总计7.58100836.5710031.8
其中近郊合计
东丽区
西青区
津南区
北辰区
远郊县合计
塘沽区
汉沽区
4.02
0.69
0.85
1.65
0.83
3.56
0.32
0.17
53
9
11.1
21.9
11
47
4.2
2.25
353.98
59.36
116.45
96.38
81.79
482.59
13.15
6.84
42.34
7.1
13.93
11.53
9.8
57.66
1.57
0.08
30.15
30
33.6
27
31
33.45
24.5
24.3
大港区  27.91  
蓟县
宁河县
武清县
宝坻县
静海县
0.27
0.36
1.07
0.6
0.77
3.58
4.77
14.2
7.96
10.2
35.07
59.22
93.97
92.28
154.51
4.19
7.08
11.24
11.04
18.44
33.1
35
30.1
34.4
36.6

表3-6-4 1980—1995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


单位:亿元、%

项目1980年1995年年递增率
总收入比重总收入比重 
合计9.62100836.810034.6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其中:工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其中:交通运输业
0.02
9.55
9.31
0.24
0.05
0.03
0.21
99.27
96.77
2.5
0.52
0.31
0.74
707.3
694.1
13.28
128.68
29.28
0.09
84.53
83.02
1.59
15.38
3.5
27.3
33.3
33.3
30.7
65.6
57.6

1.第一产业。乡镇企业中的第一产业主要是农村公社化时期公社和生产大队办的从事集体种植和养殖业的农业企业,1984年以后转为乡办和村办企业。这部分企业在乡镇企业中的比重很小。1978年,全市有农业企业82家,占乡镇企业总数的2%;从业人员2 460人,占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实现营业收入259.12万元,占乡镇企业总收入的0.34%。到1995年,农业企业数量下降到34家,仅占乡镇企业总数的0.045%;从业人员下降到1 538人,仅占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0.15%;完成营业收入0.74亿元,仅占乡镇企业总收入的0.09%。
2.第二产业。乡镇企业中的第二产业是乡镇企业的主体,包括工业和建筑业。1978年全市乡镇企业中第二产业共3 892家,职工人数24.22万人,完成营业收入7.47亿元,分别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97.1%、98.5%和99%。到1995年,乡镇企业中第二产业发展到29 059家,占乡镇企业总数的38.2%;职工91.62万人,占人员总数的87.53%;实现营业收入707.38亿元,占总收入的84.53%。第二产业中,乡镇工业企业有27 644家,占第二产业企业数的95.13%;职工总数86.43万人,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4.34%;营业收入694.1亿元,占第二产业营业收入的98.12%。乡镇建筑业有企业1 415家,职工5.19万人,营业收入13.28亿元,分别占第二产业总额的4.87%、5.66%和1.82%。
在乡镇工业企业中,乡村集体工业企业是主体。1995年,全市乡村集体工业企业个数为9 658家,占全部乡镇企业的12.7%,占第二产业企业数的33.2%,占乡镇工业企业数的34.94%;职工达到73.24万人,占乡镇企业人员总数的70%,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的80%,占乡镇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84.74%;完成营业收入585.53亿元,占乡镇企业总收入的70%,占第二产业总收入的82.8%,占乡镇工业企业总收入的84.36%。
乡村集体工业企业1995年实现销售收入585.53亿元,其中轻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83.1亿元,占48.35%; 重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02.43亿元,占51.65%。乡村集体工业企业共有34个工业行业,其中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有17个行业: 食品加工业18.84亿元,纺织业35.17亿元,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38.42亿元,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13.31亿元,造纸及纸制品业13.71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0.13亿元,橡胶制品业18.91亿元,塑料制品业14.24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65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6.21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3.14亿元,金属制品业63.96亿元,普通机械制造业27.26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11.47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7.89亿元,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7.1亿元,其他制造业23.65亿元。销售收入在前6位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和纺织业1995年共有企业4 028家,占乡村集体工业企业总数的41.7%,占乡镇企业总个数的5.3%;职工人数34.18万人,占乡村集体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46.7%,占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32.7%; 实现销售收入321.78亿元,占乡村集体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54.96%,占乡镇企业总收入的38.5%。乡村集体工业企业主要工业行业发展情况,见表3-6-5。

表3-6-5 1995年乡村集体工业企业主要工业行业发展情况


单位: 个、人、亿元

工业行业名称企业个数平均人数工业产值销售收入
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纺织业
服装及其他纤维品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388
216
469
471
179
318
790
62
206
427
734
292
149
1 368
798
241
638
417
563
15 024
12 321
51 907
77 767
20 840
20 905
43 566
7 686
23 426
20 727
57 157
29 325
11 670
92 209
48 755
15 955
47 066
26 678
58 367
25.16
12.13
60.05
61.83
22.13
19.99
69.91
13.18
25.78
23.32
24.81
110.08
35.15
97.51
40.78
16.55
72.03
39.35
42.26
18.84
8.26
35.17
38.42
13.31
13.71
50.13
7.4
18.91
14.24
17.65
86.22
23.14
63.96
27.26
11.47
47.89
27.1
23.65

乡镇建筑企业从1978年以后才有了较快发展。1978年,全市仅有乡镇建筑企业48家,其中公社办的46家,生产大队办的2家,从业人员6440人,年实现营业收入1 316.8万元。到1995年,乡镇建筑企业发展到1 415家,比1978年增长了28倍; 从业人员达到51 893人,比1978年增长了7倍; 营业收入完成13.2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99.8倍。在乡镇建筑企业中,乡镇办企业有108家,从业人员25 400人,营业收入4.83亿元,分别占乡镇建筑企业个数、从业人员总数和营业收入总额的7.6%、48.9%和36.4%。村办建筑企业有121家,从业人员10 379人,营业收入2.97亿元,分别占总数的8.55%、20%和22.36%。农民联户办建筑企业有240家,从业人员3 171人,营业收入1.11亿元,分别占总数的16.96%、6.11%和8.36%。农民个体办建筑企业有946家,从业人员12 943人,实现营业收入4.37亿元,分别占乡镇建筑企业总数的66.86%、24.94%和32.9%。据乡镇和村两级建筑企业统计,1995年进城施工人数25 330人,房屋竣工面积192.1万平方米。
3.第三产业。乡镇企业中的第三产业是从198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1984年以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乡镇企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在乡镇企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80年,全市乡镇企业中第三产业总数只有45家,仅占当年乡镇企业总数的1.13%;从业人员1 885人,占乡镇企业职工总数的0.63%;年营业收入534.7万元,仅占乡镇企业总收入的0.52%。其中交通运输企业10家,职工1 012人,营业收入279.86万元;其他企业45家,职工873人,营业收入354.79万人。到1995年,发展到47 005家,占乡镇企业总数的61.8%;职工总数13.05万人,占乡镇企业总人数的12.48%;完成营业收入128.68亿元,占乡镇企业总收入的15.38%。乡镇第三产业的门类也发展到交通及仓储业、批零贸易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企业。1995年乡镇第三产业构成,见表3-6-6。

表3-6-6 1995年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构成


单位:个、人、亿元、%

项 目企业个数比重人数比重营业收入比重
总计46 97299.9479 99598.84129.72100.79
交通及仓储业
批零贸易业
餐饮业
房地产业
社会服务企业
17 432
19 586
5 516
38
4 399
37.1
41.67
11.73
0.08
9.36
46 064
983
19 253
855
12 840
35.29
38.3
14.75
0.66
9.84
31.06
74.4
8.34
8.3
7.62
24.14
57.8
6.48
6.45
5.92
☚ (一) 组织形式与地区分布   (三) 主要产品和产量 ☛
000108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