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普遍选举制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普遍选举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普遍选举制度

1953年3月, 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4月 15日, 青海省选举委员会成立, 确定牧业区不进行普选, 实行普选的农业区分两期进行。 1953年7月8日, 普选试点工作在湟中县上五庄回族自治区的5个乡进行, 取得了多民族地区基层选举工作的经验。10月21日, 农业区第一期普选在224个乡中陆续开始, 到11月中旬结束。 第二期普选从11月20日开始, 到1954年1月底在192个乡中完成。据西宁、湟中、湟源、大通、 互助、 民和、乐都、 循化、 贵德9县市、 自治区的统计, 当选的代表中, 汉族代表占69.19%, 回族代表占15.99%, 藏族代表占10.6%,土族代表占5.9%, 撒拉族代表占2.41%, 蒙古族代表占0.7%。至此, 青海省农业区的11县 (市)、 自治县实现了由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牧业区仍实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1956年的基层选举工作, 从8月中旬试行, 9月初普遍开始, 11月底全部结束。这次进行基层选举的共有435个单位, 其中农业区的243个基层单位依法进行了第二届选举; 牧业区的小块农业区43个基层单位按照选举法的原则, 第一次实行了普选; 牧业区的149个基层单位仍采用协商推选方法, 产生了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牧业区蒙、藏人民把选举当成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在参加选举大会的时候, 载歌载舞, 表示庆贺。
1958年3月下旬至5月中旬, 第三届选举工作在全省各地全面展开, 共有455个基层单位进行了普选, 其中农业区231个, 牧业区224个。 有181个牧业区的基层单位是第一次进行普选。在这次普选中,牧民群众参加选举的积极性更高。据牧业区5个县的61个基层单位统计, 选民参选率平均达到82.18%。农业区11县、 自治县选民参选率达到92.9%, 其中有104个选区参选率达到100%。
1960年8月第四届普选工作开始,这是人民公社化以后, 人民代表大会改为社员代表大会的第一次选举。选举工作开始之前, 省选举工作办公室对代表名额作了规定, 农业区和城市人民公社社员代表大会代表名额: 人口在10 000人以下的选代表60~100名;人口在10 000以上, 30 000人以下的选代表100~150名; 人口在30 000人以上的选代表130~170名。 牧业区人民公社社员代表大会名额: 人口在1 000~3 000人的, 选代表40~80名; 人口在3000~5 000人的选代表60~100名; 人口在5 000人以上的, 选代表80~120名; 不足1 000人的按1 000人的规定执行。选举工作进行了两个多月, 于10月底全部结束。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分别召开了本届社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63年2—5月, 进行了第五次普选。 参选的单位485个(果洛州56个基层单位于1962年5月进行选举), 据28个县、 自治县 (缺8县) 统计, 在842 712选民中, 参选的有724 874人, 占统计总数的86%。
1963年6—8月进行了第六届普选, 有440个基层单位进行选举, 其中乡188个, 民族乡8个, 镇10个,人民公社234个, 作为一级政权的区5个。 据30个县、市、 自治县(缺8县)统计, 选出代表18 639人, 其中工人、 贫下中农和贫苦劳动牧民占80%以上; 妇女代表占28%。

☚ (一)农民代表会议制和人民代表会议制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
000267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