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人民公社化初期的体制及其弊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人民公社化初期的体制及其弊端

(二) 人民公社化初期的体制及其弊端

人民公社初期实行公社一级所有制,其主要特点是:
❶政社合一,既是集体经济组织,又是政权基层单位。
❷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
❸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制度, “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大兵团作战”。
❹分配上实行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
❺取消社员家庭自营经济。这种体制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造成了郊区农村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刮起了“一平二调”共产风。公社化将农业社集体所有制改为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由农业社包工包产按工分分配改为公社统一分配,并实行粮食、生活供给制。各地普遍办起公共食堂吃大锅饭,不切合实际地提出并实行包吃饭、包穿衣、包医疗、包理发、包洗澡、包小孩入托儿所、包小孩上学等“八包”、“十八包”。为了体现“一大二公”,原农业社的集体财产和社员的自留地、房基地、自养牲畜、自营林木统归公社所有。为了办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缝纫组,平调了社员的房子、粮食、砖瓦、木料、缝纫机。为了大办水利、深翻土地,大搞军事化、战斗化,将农民编成班、排、连、营、团,组织跨村、跨乡、跨县“大兵团作战”,平调农民的劳动。在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情况下,人为地制造共产主义就要实现的假象。
2.助长了强迫命令。在“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中,有些乡村干部强迫命令,有的甚至打骂群众。同时对干部、党员和群众进行评比划类,“好”的插红旗,“差”的插白旗甚至被批斗。强迫命令,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影响了党群和干群关系。
3.出现了严重的虚报浮夸。1958年8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宣扬主观唯心主义,为虚报浮夸制造舆论。在浮夸风鼓动下,郊区农村“放卫星”,有的搞亩产10万斤的白薯“卫星”,有的搞亩产万斤的小麦“卫星”,有的搞亩产万斤的水稻“卫星”,出现了严重的虚报浮夸。
4.生产上搞瞎指挥。在“大跃进”和公社化中掀起了违背科学的深翻密植、农具改革、大炼钢铁、大办工业群众运动。有的县提出“乡乡社社建高炉,炼出一炉是一炉”,“不嫌土,不嫌小,流出铁水就是宝”的要求。在农具改革中片面强调轴承化,发动群众做滚珠。结果炼出铁来是废铁,磨出滚珠来不能用,办起工厂来纷纷倒闭,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5.带来三年困难。1958年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但增产没有丰收。强壮劳力被调出去修水利、搞深翻、炼钢铁、办工厂,农村下地干活的多为妇女、老人、小孩,很多庄稼收不回来,白白糟塌在地里。在“鼓足干劲闹生产,放开肚皮吃饱饭”的口号下,放开肚皮吃,造成很大浪费。1959年郊区农村受了涝灾,全郊区19.45万公顷农田发生淹涝,其中6.73万公顷农作物失收,全市粮食减产达1/3,当年下半年食堂就出现了缺粮,社员饿着肚皮干活,全然没有生产积极性。

☚ (一) 人民公社的建立   二、人民公社体制及经济政策的调整 ☛
000016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