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产业结构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二)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乡镇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大力培植优势产业,内部结构逐渐趋向合理。 表5-5-3 1999年云南省乡镇企业所有制结构状况表
滞后的问题得到缓解。1995年的总收入中,第一产业占2%,第二产业占56.4%,第三产业占41.6%,1999年按增加值构成看这一比例变为1.8:46.8:51.4。 1.第一产业。主要是果园、茶园、林场、畜牧场、橡胶园等农牧企业。1999年有农业企业2.96万家,营业收入33.5亿元。其中民营橡胶树累计种植面积161 022公顷,约占全省橡胶园面积的一半多。 2.第二产业。即乡镇工业和建筑业。1999年有工业企业28.1万家。建筑业是云南乡镇企业的支柱产业。1999年有建筑企业2.08万家,职工72.88万人,营业收入263.96亿元,占全省乡镇企业营业收入的12.2%。主要产品在全省总产量中所占份额分别是:原煤占75.5%,水泥占43.2%,磷矿石占20.3%,铁矿石占79%,砖瓦占90%以上。 3.第三产业。主要为商业、饮食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发展较快。1999年有企业92.53万家,营业收入1 233.9亿元。 从列入全国统计的乡镇企业的6大行业的构成看,云南乡镇企业营业收入中占大头的是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分别占29.5%和30.2%,其余的交通运输企业占13.3%,建筑企业占12.2%,农业企业占1.5%,服务业及其他企业占13.3%。云南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状况见表5-5-4。 表5-5-4 1999年云南省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状况表
☚ (一)所有制结构 (三)优势产业 ☛ (二)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河南省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主要由农业企业、工业企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建材业和商业饮食服务业等5大产业组成。这5大产业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结合和发展(表3-6-1)。 表3-6-1 1978—199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构成
1.农业企业。新中国成立前,农业企业很少。50年代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出现了集体养猪场、养鸡场、养鸭场、菜园、果园等少量农业企业。1975年以前,河南的社队企业主要是工业企业。1975年社队企业的总收入仅为1.6亿元。1978年,国家调整了农村经济政策,及时提出“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全省出现大量的专业户、重点户。有少量的专业户自动把土地转让,专门从事专业经营。1980年全省社队企业总收入29亿元中,工业企业占75.3%,建筑业占8.8%,商业饮食服务业占5.6%,交通运输业占5.3%,农业企业仅占4.9%,比重仍然很小。1985年农业企业总收入占全省乡镇企业总收入的3.6%,1990年为12.5%,1995年为15.2%,在“五业”(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中的比例仍然不大。 按农业企业总收入计算的内部结构情况是,1985年乡办企业为7.8%,村办企业为25.3%,组办企业为4.3%,联户办企业为11.8%,个体办企业为50.8%,个体企业的比重占一半以上。1986年后,统计部门只统计乡、村两级农业企业,其中村办企业占绝对多数。 2.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在河南省乡镇企业和全省整个工业生产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5年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9.6%,占全省整个工业总产值的42%。因此有人说它是“半壁江山”,是振兴河南经济的主力军。在乡镇企业内部,工业企业是五大支柱产业中产值最高的,成为乡镇企业的主要支柱。1980年全省有乡镇工业企业3.55万个,1987年为71.47万个,比1980年增长了20倍,同期内从业人员增长了3.8倍,工业总收入增长6.4倍。1995年,全省乡镇工业实现产值2 909.4亿元,占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9.6%。 乡镇工业的发展补充了国营工业的不足,提高了农村工业化的水平。1978年河南省乡镇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5.4%,1980年为13.7%,1987年为30.8%,1995年为42%。 从乡镇工业内部的隶属关系看,1985年乡办工业总收入占全部乡镇工业总收入的22.9%,村办工业占35.7%,组办工业占5.6%,联户办工业占17.8%,个体工业占18%;1987年乡办工业占全省乡镇工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占17.6%,村办工业占31.9%,联户办工业占20.9%,个体工业占29.6%。 乡镇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门类齐全、产品多样,敢与国营大工业比高下的格局。1987年拥有40多个行业,近千个品种;1995年达到100多个行业,近2 000多个品种。在这些行业和产品中,尤以水泥、建材、纺织、化工、工艺美术、针织刺绣和皮革等工业发展较快,其产值约占总产值的80%。 3.交通运输业。1975年以前,河南省农村仅有少数农民以副业形式在农闲时搞运输。1958—1978年河南省城乡的交通运输业主要由交通部门经营。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和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农村货运量剧增,不少社队把集体的机动车辆承包给农民经营运输。同时,农民个人或联户也购买汽车或拖拉机经营运输业,乡镇运输业得到迅速发展。1978年运输业总收入在五业中的比重为3.5%,1980年为5.3%,1990年为12%,1995年为16%。 1985年,在乡镇交通运输中(按企业总收入计算),乡办占6.4%,村办占7.6%,组办占2.1%,联户办占21.3%,个体占62.6%。1987年个体占75.7%,1995年个体占60%。 4.建筑业。60—70年代,河南省社队企业开始出现建筑队,以乡(公社)居多,但产值效益都不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建筑业迅速发展,1978年全省乡镇企业建筑业总收入1.2亿元,1980年为2.5亿元,1987年为36.8亿元,1995年为92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增长幅度1978年为5%,1985年为12%,1987年为12.4%, 1990年为15.4%,1995年为21.2%。全省乡镇建筑业发展最快的林州市(原为林县),建筑业收入每年近80亿元,建筑队伍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北京、天津、沈阳、上海的有些大型工程都出自他们之手。 按建筑企业的隶属关系计算,1985年乡办建筑企业总收入占全省乡镇建筑业总数的27.6%,村办占27.4%,组办占2%,联户办占22.9%,个体占20.1%,乡办比重最大。1987年乡办占22.6%,村办占22.7%,联户办占24%,个体占26%,个体企业比重加大。 5.商业饮食服务业。1952年全省农村饮食服务业有8.3万个摊点,从业人员约14万人,大部分属于个体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农村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基本上由供销社系统所代替。60—70年代,农村基本上没有个体经济企业,农村集镇也普遍衰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省的乡镇饮食服务业有了转机。1982年全省乡镇商业服务业的总收入为2.6亿元,1985年达到5亿元,1987年达到48亿元,1995年达到194亿元。而且它在全省五大行业中的比重也逐年提高:1980年为5.7%,1987年为15%,1990年为16%,1995年为18%。 1995年,在全省乡镇商业服务业的总收入中,商业收入占52%,饮食业占14%,服务业占34%。其内部结构情况是:直接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发展较快,为生产服务的发展较慢;传统的服务业比重较大,新兴的服务业比重稍轻。在这些服务业中,设有技术咨询、信息服务、法律咨询等新的服务业的乡(镇)不足一半,为生产服务的项目也多是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服务,而为农村工业服务的项目较少。 ☚ (一)企业组织形式 (三)产品结构与主要产品产量 ☛ (二)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改革开放前,广东乡镇企业大部分均属手工业、作坊式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很小,效益很低。1979年以后,实行了“三个一齐上”的方针,即“ 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大、中、小企业一齐上,集体、联户、个体企业一齐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乡镇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78—1992年,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情况如表4-6-3。 表4-6-3 1978—1992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表
1. 第一产业。是在农业包产到户的基础上,把原有的小果园、小茶园、小林场、小牧场等办成农牧企业,然后就地取材,进行农副产品加工。这类企业对于开展多种经营、农副产品加工,推动农户规模经营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兴县利用当地盛产马蹄、竹笋、瓜果等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如勒竹镇以罐头食品厂为龙头,带动发展了86间养鸡场和5 000多个果园及1 050个果品加工点,年加工食品2万多吨,销售收入6 500万元,创汇400多万美元,走出了一条“种养—加工—出口”的路子。顺德市北滘镇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顺兴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以提供种苗、饲料、技术、产品收购等服务,帮助农民发展畜牧业和渔业,形成了一个养殖、加工、速冻、保鲜、产销体系,带动了农、牧、渔业的大发展。 2. 第二产业。即乡镇工业和建筑业,完全是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乡镇工业既是乡镇企业的主体,又是全省中小工业的主体。1992年乡镇工业企业41. 64万个,从业人员518. 77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9. 5倍和3.4倍,工业产值1039. 13亿元,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三成,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75. 5%。在乡镇工业中,轻工业产值588. 67亿元,占全省乡镇企业工业产值的73. 60%,其中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270.63亿元,占33.85%; 以非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318.04亿元,占39. 79%。重工业产值210.72亿元,占全省乡镇企业工业产值的26.36%; 其中采掘工业产值22. 47亿元,占2. 81%; 原料工业产值56.58亿元,占7.08%; 加工工业产值131. 67亿元,占16.47%。 在乡(镇)、村两级工业40个行业中,1992年产值超1亿元的行业有33个,其中超10亿元的行业19个,产值最高的缝纫行业达86. 6亿元,见表4-6-4。 表4-6-4 1978—1992年乡(镇)、村工业发展情况表 单位: 亿元
注:1992年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数按可比价格计算。 建筑行业是部分次发达地区乡镇企业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又为农村中的能工巧匠提供了用武之地,1992年全省乡镇建筑企业有7. 08万个,职工83. 16万人,总产值119. 48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8.7%。从地区看,建筑业发展较快的有广州、江门、茂名、汕头、佛山、湛江等六个市。这六个市乡镇建筑业的产值50. 79亿元,占全省乡镇建筑业总产值的44.39%。 3. 第三产业。即商饮服务业和运输业。改革开放前,农村的商业、饮食、旅店、短途运输等服务性行业均由国营商业或供销社独家经营,80年代允许个人、联户经营以后才兴旺发展起来。1992年全省乡镇的商业、饮食服务企业有53.7万个,职工133.5万人,营业收入243.4亿元;运输企业有26.05万个,职工42.95万人。货运量20.03亿吨,产值69.85亿元。乡镇的第三产业,尽管它以个体、联户经营为主,规模比较小和分散,但对乡镇企业整体的发展和活跃农村经济却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进入90年代后,乡镇集体经营或同外商合作经营的商业、宾馆、旅店、房地产等的第二产业发展很快,档次提高,规模扩大,前景很好。 如东莞市1992年与外商合资50亿港元,开发同沙旅游区,包括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华夏五千年”公园和别墅区等。部分发达地区呈现出劳动力流向第三产业的趋势。 ☚ (一)组织形式与地区分布 (三)主要产品产量 ☛ (二)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湖南乡镇企业是从一、二产业结合的种、养、加起步的, 即种植业、养殖业和简单的农副产品粗加工开始。进入70年代,第二产业的烟花鞭炮、建筑、建材、机械加工等行业发展较快。80年代以后, 湖南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 以充分发挥本地丰富的农副产品和旅游资源优势, 涌现出了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的典型, 像临澧县太平集团公司的分割冻肉、耒阳市绿源食品饮料公司的饮料等。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80年代末期,湖南乡镇企业形成了第二产业为主, 第一、三产业按比例发展的良性发展局面。到1998年, 湖南乡镇企业中, 第一产业企业3.37万个, 占全省乡镇企业总数的0.94%, 拥有职工41.3万人, 占全省乡镇企业职工总数的4.7%, 完成总产值174亿元, 占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的2.87%; 第二产业企业85.3万个,占乡镇企业总数的2.87%, 拥有职工576万人, 占乡镇企业职工总数的65.7%, 完成总产值2 931.7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48.4%; 第三产业企业126.2个, 占乡镇企业总数的59.4%, 拥有职工259.7万人, 占乡镇企业职工总数的29.6%, 完成总产值2 950.3亿元, 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48.7%。 ☚ (一)企业结构 (三)行业结构 ☛ (二)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乡镇企业绝大多数是从农业分离出来的第二、第三产业。1990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中,第一产业产值占2.67%,第二产业占87.09%,第三产业占10.24%。从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值的比重来看,农业占2.67%,工业占74.7%,建筑业占12. 39%,交通业占5.85%,商业、饮食业及服务业占4.39%。历年情况见表4-7-4。 表4-7-4 山东省乡镇企业产业构成情况
注: 以上数字均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 作为乡镇企业主体的乡镇工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例为50.38:49.62。在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占67.01%,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占32.99%。在重工业中,原材料工业占12.65%,采掘工业占12.03%,加工工业占75.35%。在加工工业中,一般加工工业占87.8%,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仅占12. 2%。 ☚ (一)企业结构 (三)行业结构 ☛ (二)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1. 经济类型。 ☚ (一)企业布局 (三)经营状况 ☛ (二)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1984—1993年,自治区根据南部山区8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企业少、规模小、个体企业比重大,建筑、运输业比重大;川区12
☚ (一)企业结构 (三)产品结构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